爱国将领--胡景铎

家乡区县: 渭南市富平县

   大家好,我是东子,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爱国将领杰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战士。

   胡景铎同志是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胡景翼将军的胞弟。他青年时代就积极上进,向往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弃学从戎,率部在抗日最前线浴血奋战,功绩卓著。抗战胜利前夕,他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专横及其反共行径非常不满,毅然退出国民党部队,率领一大批进步青年北上榆横地区,时刻准备投奔边区,并于1946年10月率5000余众起义参加革命,全国瞩目,影响尤巨。

   胡景铎,乳名昌娃,字更生,1914年10月6日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富平县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北接乔山支脉,南连渭河平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据县志记载,富平“邑有山川,阜财物兴,富称沃壤,利甲关中”。西晋时就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
富平县建置至今已有2450余年历史。夏商时属“天下九州”之一的雍州,西周时(约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属京畿之地。东周时,秦厉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在频山之南、频水之北建立县治,定名频阳县。西汉初年,另置怀德县,与频阳县并列今富平境内。其后境内先后设立土门、美原等县治。公元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罢美原入富平,至此富平地区再无两县并存的局面,明清沿制,以至于今。
   富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少王朝视富平为风水宝地,县境内有文化遗址12处,帝王陵墓10多个,其中唐陵就有5处之多。古往今来,富平人杰地灵,逸才辈出。“文有杨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悦,忠臣张忱,太子太保孙丕扬,魏征一梦斩龙王”的佳话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及至近现代,更有焦子静、王守身、杨衮等仁人志士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毅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斗争洪流。而胡家弟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景铎祖籍富平陵怀堡,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因系唐懿宗李勒简陵之所在地而得名。其父胡彦麟早年丧父,家境也每况愈下。迫使他不得不“少小离家”14岁时就到200多里外的户县一家商店当学徒。数年之后,由于他藏历好学,处事恭谨,颇得东家赏识,因而被东家调到三原“发隆泰”商号做帮帐,即协助理财。不几年,就升任商号经理,薪俸逐年提高,家计也逐步好转,成为闻名一方的首富。辛亥反正后,他从三原回家务农,是种棉务果树的高手。此前因他婚后常年奔波在外,家中只有母亲和妻子,于是便全家举迁岳父的村子侯家堡。1898年又从偏僻的侯家保迁居庄里镇。庄里镇唐时为名将李光弼采田庄户聚居的地方,明代时称庄里镇,嘉靖年间修筑城墙,清同治年间重修城廓。由于该镇地处石川河灌区,农业发达,园林茂盛,从清代起,粮、棉、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交易就很活跃,是县内的通衢要道。景铎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胡景铎童年时,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将要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开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成果被中外反动势力扶植的大独裁者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所谓中华民国徒有虚名。 1916年6月,倒行逆施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和声讨中死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紧接着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相继爆发。
   纵观当时的神州大地,正如孙中山所说:“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也重新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借西方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之机步步紧逼,企图独霸中国,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中国社会的政治更加黑暗。与此同时,孙中山先进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也相继失败。当此民族危难之时,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中国。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资态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正是在这样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而又“柳暗花明新转折”的历史大背景下,年幼的景铎开始受到革命的熏陶。父亲胡彦麟由于曾经理三原“发隆泰”商号,常年奔波于三原、西安、富平等地,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因而对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及民间疾苦感受深切。他豪爽旷达,爱憎分明,急公好义,仗义执言,具有朴素而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常常把所见所闻讲给乡亲们听,针砭时弊痛快淋漓。同时彦麟对子女教育严而有方,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从不恶语相加,更不动辄体罚。他对儿子最严厉的责备是“国贼”这一具有政治意义的词语,其意思大概是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自尊自强、爱国报国的品德,而不做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奴才。及至景铎弟兄们长大成人带军从政以后,其父仍教导他们:“耕稼以治生,节俭以养廉,读书以正己,严格以治家,统帅莅政为国家尽劳,非自为致富。”其时,景铎家虽已是闻名一方的富裕家庭,但“其父母亲操作子女粗衣恶食,与平民无异”。章炳麟(太炎)先生曾与其父稍有交往,他对胡彦麟在那“社会混乱、人世衰薄、世风日下的情况下”,对孩子“严正督导”大为赞赏。景铎就是在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父亲教养下成长起来的。
景铎姊妹九个:景翼、景瑗、景铨、景宏、景通、景铎及其姐明媛,妹俊卿、俊芳。在弟兄当中,景铎最小,排行为六,人称“胡老六”。长兄景翼,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二哥景瑗,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1927年八一起义前后和贺龙同志有深厚的交情。“西安事变”后红二方面军南下渭北,进驻富平时,他大力支持,还将家中百石粮食捐给红军。贺龙称赞说:“胡二哥仗义疏财!”三哥景铨,1926年前作过国民党旅长,此后离开正规军,回家后杨虎城曾委任他为富平、铜川、耀县三县民团总指挥,解放后任县政协委员。四哥景宏,也曾是一位军官。五哥景通,曾任陕北保安指挥官、国民党二十二军副军长,1949年和董其武将军在包头起义,曾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景铎受大哥的影响最大。大哥胡景翼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是一位修文经武、才德兼备的爱国将领。可谓文韬武略,一代英才。他曾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河南省军务督办兼省长。他在青年时代就参加同盟会,在反清斗争中举兵起义,脱颖而出。辛亥革命失败后,留学东洋,面受孙中山先生重托,回陕西发动了逐陆(建章)讨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又和于右任先生领导了倒陈(树藩)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4年10月,他同冯玉祥、孙岳两位将军合作,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北京政变”,推倒了曹锟、吴佩孚的军阀统治,并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政。但因段祺瑞窃取了北京政权,他又率师南下,逐鹿中原,实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终于形成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大好局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到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可惜天不假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还不到一个月,这位以身许国、矢志革命、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将军,1925年4月10日,因病于河南开封溘然长逝,年仅34岁。其逝世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哀悼。“盖世勋名,不为王翦;弥天风雨,又哭中山”(于右任挽)。日本友人佐佐木先生为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卓越人才和爱国将领而深为惋惜:“中华丧大将,民国失长城。”一位苏联顾问说:“这位将军的去世,对于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运动,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胡景翼将军赤诚爱国,胸怀大志,献身革命,功劳卓著,他整军经武,有智有勇,知人善用,将士归心。他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热心公益,造福人民。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谦恭礼让,平易近人。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高尚品格会永放光芒,他的光辉业绩会永垂青史。”年幼的景铎十分敬佩大哥,9岁时就曾随父在大哥的部队生活,耳濡目染,很受教育。加之大哥英年早逝时他年方11岁,正风华年少,因此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立下了“投身戎伍”,“张靖国军之大义,实行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之革命三民主义,以期驱外寇以求独立,除国贼以求独立,除国贼而要民主”的宏大志向。
数十年后,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盛赞胡景铎:“革命先烈井勿幕可谓有继,胡公景翼可谓有弟……”

想到想不到(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