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四大景区

家乡区县: 陕县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四大景区为:AAA级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景区、温泉休闲保健度假区、回春河景区 ;主要景点为:宝轮寺塔、空相寺、安国寺、七里古槐、神汤山庄、黄河白天鹅观赏区、甘山红叶、蝴蝶谷等。华夏的古老文明、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山川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陕县先后推出了以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为主的生态 游,以禅宗问祖、“郭”姓寻根为主的文化游,以温泉洗浴、疗养健身为主的休闲保健度假游等旅游项目。

  甘山滑雪场

  进入冬季,这里满目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千山万壑,银装素裹,琼枝玉叶,晶莹剔透,美丽的雾松千姿百态,流光溢彩,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由河南恒中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的总面积达120000平方米的大型滑雪场,其中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600米,嬉雪区10000平方米,训练场5000平方米,并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医疗服务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现代化滑雪场的基本框架,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消费层的游客到此游玩,成为河南最具魅力的群众性娱乐运动项目,具有新奇、刺激、健康、环保之特点,成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又一旅游亮点。 甘山钟楼

  东面是玉翠峰,西面是甘露峰,海拔约1870米。站在钟楼上,极目远望,可南瞰洛宁,西望灵宝,北眺陕县,巍巍群山,茫茫林海,尽收眼底,人生豪迈,万般感慨,油然而生。甘山钟楼原楼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相传钟楼内悬有大钟,据说原钟毁于“大炼钢铁”年代,但“一钟敲三县,余音三日不断”的传说由来已久。现在的钟楼是在原楼遗址上修建的,是依照史料记载,2003年新建的仿古塔楼式建筑,高17米,双层双檐,檐角有风铃,风吹铃动,叮当做响,清脆悦耳。钟楼内悬挂有大钟,大钟高2米,口径1.3米,钟壁厚约10厘米,重约两吨,被称为“三门峡第一钟”。钟体呈黄铜色,上面刻有红色铭文和龙凤呈祥图,其中6条蛟龙张牙舞爪,吞云吐雾,栩栩如生。据当地百姓讲,过去每逢黄道吉日,周边百姓及地方官员都到这里焚香敲钟,祈福添寿。

  红叶观赏区

  位于棠荫广场周围,金秋季节,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沟沟壑壑,深红、浅红、暗红、深绿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五彩缤纷,层林尽染,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红叶主要树种有漆树、黄栌、南天竹、楝树、五角枫等。甘山红叶分布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观赏价值之高,可与北京香山红叶相媲美,是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摄影创作的绝佳风景地。

  天梯

  总坡长369米,宽5—7米,台阶789个(其中:最陡处53度,164个台阶),12个陡段,13个休息平台。砼台阶为剁斧石面层,沿线设置大理石栏杆,扶手坡段延长为968米。由陕县副科级以上干部自愿捐资兴建,象征“甘为人梯,甘当基石”之意。

  天井窑院

  用一首打油诗来对豫西奇特民居--天井窑院作以描述,“远望不见村庄,近闻吵吵嚷嚷,地上树木葱茏,地下院落深藏”。用更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人”,有人也戏称“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天井窑院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实这样的窑洞形成有着特定的原因,三门峡古时候被称为“陕州”,据有关专家考证,属秦岭东部余脉,是丘陵地,土质极佳,粘度好,由于古代战乱频繁,一些民居常常被官兵或入侵者破坏,人们因陋就简在黄土坡上挖孔窑洞居住,又因这里临近黄河,到了冬季常常是北风凛冽,寒冷刺骨,劳动者在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就想出一个法子,在平地上往下挖坑,深7米左右,长宽为20米,挖成的窑院为长方形

  或正方形,并形成一个四方天井,四壁窑洞对称排列,多为8孔、10孔等。居住在这样的窑洞里,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冬季窑内温度在15度左右,夏季在20度左右。当然,建造一个类似于地下四合院的地坑院绝非易情。人们在建院之前,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去请当地的风水先生根据八卦来“定位”,要求“正窑后有靠山,前不蹬空”,确定正窑,也就是主窑。正窑确定在八卦中的哪个方位的字上,就称其为什么宅院。目前有四种类型,根据八卦方位分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这“震、坎、兑、离”就是古代八卦的方位字。象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院子是西兑宅,主窑在西面,正对的是走向地面的斜坡,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门洞。院内窑洞还分为上主窑和下主窑,两侧为偏窑,主窑由长辈居住,偏窑“论资排辈”,也有的作为储藏室,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主窑为一门三窗,偏窑为一门两窗,主窑明显比其他窑高。

  过去的人们是靠打井吃水,就在门洞的一侧挖一眼水井,深28米,在距井口3-4米的地方又挖一红薯窑,人畜吃水解决了,储存红薯也解决了。院子是怎样排水的呢,院中间有一眼渗井,深6米,底部铺上炉渣,下大雨时,院上院内的雨水都流进去,慢慢渗入地下。

  窑洞内有火炕,而且连着火炕的炉子还可以做饭,正是对过去村民生活的形象比喻“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今天富裕起来的村民在窑院上建造大量房屋,居住这样窑院的村民大约有三分之一,大多是年纪大的人。天井窑院作为陕县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并作为陕县的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吸引商户前来投资建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天井窑院这一奇特民居必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夏侯皋墓

  位于雁翎关口和雁翎关村中间的山峦上。墓呈圆丘状,高1.5米、长30米。墓旁数株栎树苍劲挺拔,灰黑色龟裂的树枝好似长长的手臂直指远方,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叙说着历史的风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曰:“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说的就是此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鼎同志都曾亲临此处考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侯皋是夏朝的第十五代君王。那时,部落间战争频繁。据<陕县县志>记载,夏侯皋是在率部同敌对部落作战中殒命而葬于此地的。此后几千年中,雁翎关附近的崤山地区又发生过数次有名的战争,其中秦晋崤之战和赤眉军崤底大战最为有名。公元前627年5月,秦穆公称霸心切,不顾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的极力劝阻,派大将孟明视、白丙乙、西乞术率精兵3000余人和300辆战车伐郑。在进入滑国地域(今偃师东)时,遇到做贩牛生意的郑国人弦高。弦高为了救国,将牛献给秦军,假说郑国已知消息,有了准备,使秦军放弃伐郑,而顺手灭了滑国。因滑国是晋国的东南边邑,受晋保护,秦灭滑,引起晋襄公的不满。晋派大将先轸率兵两万余人伏击秦军于雁翎关东南地区,秦全军覆没,秦国将领孟明视、白丙乙、西乞术成了晋国俘虏。西汉末年,农民起义赤眉军转战陕县。公元27年,东汉大将邓禹、冯异部在雁翎关附近的回溪阪被赤眉军打败,死伤3000余人。邓禹逃到宜阳,冯异带残部落荒回营,收散兵万余人,再与赤眉军会战。冯令军士着赤眉军服,黄昏伏兵突袭,在雁翎关以东两公里处的崤底将赤眉军打败,赤眉军损失8万余人。

念卡米(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