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文化(三)

家乡区县: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

四胡是一种拉弦乐器,又被人们称为四股子或四弦,在蒙古族的语言中称之为呼兀尔。四胡起源于古代奚琴。宋代的《乐书》中就有了关于这种琴的记载。其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在乌兰浩特市更是老百姓喜爱的乐器之一,也有很多艺人在此生活。四胡琴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作为琴面,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加以固定,在琴杆、琴筒上多镶嵌着螺钿花纹为饰,用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制作十分精美。 四胡分为高、中、低音三种,因为使用的环境不同来区分,其中低音四胡多是牧民在放牧时使用的,为了便于携带,琴体是可以装拆成几个部分的。四胡在演奏的指法也非常独特的,它不像其它弦乐器那样用指尖按弦,而是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奏出各种弦音,创造出来的音色十分优美、醇厚、悠扬,非常具有草原风格。这使得它最适合为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好来宝”和蒙古琴书伴奏。

形制结构:

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弦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有的还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弓杆中部包以长10厘米铜皮或镶钢片、象牙,根部装骨或木制旋钮,张丝弦或钢丝弦。有低音四胡、中音四胡和高音四胡三种。

低音四胡,又称大四胡和好来宝四胡,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著名四胡演奏家苏玛用于独奏的四胡规格为:琴筒呈椭圆形,筒长20.5厘米,筒前口蒙以薄牛皮为面,筒高10.5厘米、筒宽12厘米。琴杆全长100厘米、千斤距琴筒42.5厘米、琴弓长50厘米乐器演奏:。

四胡演奏的指法也非常独特,它不像二胡和其它弦乐器那样用指尖按弦,而是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奏出滑音、打音、弹拨音、泛音等,因此音色更为优美、醇厚、悠扬,更具有草原风格。它最适合为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好来宝”和蒙古琴书(乌力格尔)伴奏。牧人们劳动之余,聚集在蒙古包里,艺人拉起四胡,以说唱的形式娓娓讲述起历史上英雄史诗和一些动人的故事,那粗犷、宽厚而深沉的琴声,伴以弓杆击打琴筒的节拍声,和艺人的说唱相得益彰,令人着迷。

起源:

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中,除了马头琴,流传最广的就是蒙古四胡了。然而,随着乌力格尔(蒙四胡古族说书)等民族艺术的传承出现问题,为其伴奏的蒙古四胡也发出了“颤音”。据有人考证,四胡从蒙古汗国建立起就广泛演奏于宫廷、祭祀和军乐中,从元代开始流行于民间。四胡的琴筒木制,蒙以蟒皮,琴杆用乌木或红木制成,张四条弦,竹弓,马尾分成两股,分别夹在一二弦和三四弦间。四胡的演奏方法和二胡大致相同,但在为蒙古族说唱艺术伴奏时,就有很大不同:有时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从弦下以指甲顶弦来代替按弦,有时还从弦下弹弦,并用弓杆敲击琴筒,增强节奏,渲染气氛,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文化遗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四胡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WN(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