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红都”诞生我军史上三个“最早”18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高潭镇中洞村位于惠东县东北部山区,地处东江腹地,东靠陆河,南接海丰,北邻紫金,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927年建立中国最早区级苏维埃政权
1922年深秋,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亲临高潭点燃革命星火之后,中洞村与高潭其他乡村一道,迅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高潭中洞等地人民积极参加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海陆惠紫四县工农革命武装先后进入中洞,8月改编为工农讨逆军。随后,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委进入中洞,领导指挥东江秋收起义。10月,南昌起义部队转战东江,余部在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标志着中洞作为东江红军后方基地正式形成。10月底,东江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红二师和农民革命武装从中洞等地出发,收复海陆丰各市镇及惠阳、紫金部分地区。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建立,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区级苏维埃政权。1928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剿海陆丰根据地,红军和工农武装进行了悲壮的中洞保卫战。1931年5月,红军独立第二师在中洞成立。
中洞村在东江革命历史上被称为“东江红都”。东江武装起义是我党领导的早期武装斗争的组成部分,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进行了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先尝试。在长达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中洞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部队渡过艰险日子,为保存东江革命力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可歌可泣的人物。1928年春,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高潭苏区。一天,敌军到中洞搜山,家住中洞的吴嫂一家人赶忙带领赤卫队员向她屋后山的石洞转移。不一会儿,敌军搜到洞口附近,隔一会儿放一两枪,试探虚实。洞内一片漆黑,阴森可怕,突然,吴嫂不满3岁的儿子吓得哭了起来,为不让敌军发现,吴嫂立即用手扼住儿子的喉管不让哭出声来。半个多小时后,敌军才撤走,当吴嫂把儿子抱出洞外时,孩子已脸色发黑,永远离开了抱着他的妈妈。据统计,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洞90%村民被杀害。
兵工厂人数最多时有100多工人
1927年5月间,为救治在战斗中受伤的革命军人,东江特委在中洞村借用民房设立了一间医疗所。9月,工农讨逆军在海陆丰战斗中获得了大批医疗器械和药品,医疗所得到了很快发展。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到达中洞时,数百伤病员在医疗所治疗,随后医疗所扩建为红军医院,是最早建立的红军医院。1927年11月间,彭湃回到东江地区后,要求中洞红军医院建成军民两用医院。
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后,工农讨逆军先后在海丰、惠阳、紫金等地缴获了大量布匹,中共东江特委便从各地请来裁缝工人,缝制一些简单的军衣、被帐。红二师成立后,东江特委组织裁缝组为每个战士缝制军服、子弹带、绑带等,中洞红军军装厂正式建立和发展起来。在革命低潮时期,红军军装厂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军阀焚毁。
1927年10月,红二师在东江特委领导下,和赤卫队协调作战,不断攻城夺地,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中洞兵工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工厂不仅能造子弹,还能造粉枪、小粉包、炸药,人数最多时有100多名工人。1933年5月,大革命趋向低潮,兵工厂遭到破坏。
与红军医院一样,红军军装厂和兵工厂也是红军最早成立的军装厂和兵工厂。
是我市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传承革命光荣传统,整合和利用高潭中洞丰富的党史资源,惠州市、惠东县两级党委、政府修复了中洞革命旧址。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办公地,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红军井,红军军需处、后方留守处,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红军军装厂,红军俱乐部,红军炮台、望哨等旧址被修复,并重修中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中洞革命旧址修复后成为惠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惠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其中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百庆楼成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uizhou_huidong.html
我的能力秀:http://abc.wm23.com/abbypeng

abbypeng(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