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劳动力资源

家乡区县: 张家口市赤城县

全县农业人口25.8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历年来长期在外务工2.5万人左右、占我市外务工总人数的13.4%;季节务工2万人。其中在京务人数占80%以上。主要从事建筑、服务、运输、技工(以锅炉工、司机、焊工为主)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县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大量剩余劳动力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生态建设、矿产开发等重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区位优势。赤城县与北京山水相依,是北京的饮用水资源基地、生态保护屏障、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全县有3个乡镇与北京毗邻,和北京边界达150多公里。县城距北京市中心公路里程180公里,是沟通京津、内蒙古、张家口、承德的天然纽带。   (三)环境优势。   宽松优越的软环境建设。重新修订了《赤城县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对外开放五十条),强调了引资环境的保障,提出了重点项目“一站式”办公审批程序,制定出台了《赤城县重点企业保护办法》,确立了第一批8个重点保护企业进行挂牌保护,成立了企业发展环境治理检查督导组,全县尊商、亲商、爱商、护商氛围日益浓烈。   日益便利硬环境建设。 交通。境内有国道1条,省道4条。国道112线、省道沙宝线东西、南北纵贯全境,14个乡镇实现了通油路,在全县基本形成了沟通城乡的道路网络。省道宝平线赤城至沙城京张高速公路段二级公路改造工程预计2004年内可竣工通车。通讯。开通了县乡程控电话、国际互联网ADSL宽带服务等多种通信业务, 全县通电话行政村达146个,移动通讯覆盖县城、龙关、田家窑等11个乡镇,覆盖率达到61%。电力。完成了总投资达1.3亿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全县供电能力高达5.15万千伏安。市政建设。重点实施了新区开发、河沿街开发、政府街改造等县城改造工程,县城“三纵三横”道路规模初步完成。 [编辑本段]经济概述   县委、县政府从县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县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矿业开发、建材、制药、酿酒、无公害蔬菜、舍饲畜牧、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3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418万元。赤城县把资源开发、富民强县作为首要目标,把发挥利用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把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赤城建设成为山更清、水更美、人更富的新山城。   截至2007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2亿元,比1978年增长46倍,年均增长13.6%。人均GDP由1978年的180元增加到2007年的7907元,增长近40倍,年均增长13.4 %;全部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27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25亿元,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8.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0增长到2.3亿元;2007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1263万元增加到28.98亿元,增长229.5倍,年均增长19.9%。2007年,赤城县在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10位,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伊人花泪(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