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龙岩寺,中国小黄山9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陶公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指的南山是庐山。我所说的南山,是惠东的南山,陶公悠然而见,而我却是历尽艰难。南山隶属于连花山脉,在惠东县增光境内。从惠东县城出发,向东走公路,进村道,拐小路,当你看见那棵“迎客松”向你招手的时候,你就看见南山了。迎客松无意的招手,竟一下子点燃了我们的欲望之火。

“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话经典,当我们乘车到达龙岩寺,回望来路时,那条泥土公路,就象一条被撕断了无数段的白绸,散落在山腰间,时而上窜,时而下潜,时隐时现,游戏山间,大有“跃上苍葱四百旋”的无惧无畏。几经艰辛,无限风光也尽在眼前,只是,这风光的无限,你是要用心情去阅读的,各种心情,不同风光。在群山的怀抱中,你会有一种受宠和脱俗的愉悦。雨后青山,满眼黛绿,雾起云生,随风起舞,那般闲情逸致,早就替代了你的红尘俗务。那一团团的白雾,似是采花高手,和青山温存片刻之后,欲留还去,那种依恋、那种无奈便留给了你。这时,南山的瀑布腾空出世,十余川,长短不一,形状各异。他们才是和青山朝夕相处的千年歌者,那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声音,唱出了他们对青山的爱,瀑布用他们的无畏和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爱深刻在大山的体内。那山之魂,水之灵,书写着一种永恒的大爱,那种大爱只有智者才能知晓。龙岩寺前有几棵高大的松树,如果你有兴致,大可以学那些有着仙风道骨的高僧,在树下对奕几番,或许你真的会有“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感慨。
回过身来,你仰望的就是南山龙岩寺,龙岩寺依石附势,第次三叠而上,白墙、绿瓦、红柱,如龙盘虎踞。虽立高山而知脚下,踏破红尘;知路遥而悉险艰,净心觉慧。进入寺内,一块舌状的巨石向你伸来,舌尖下端有水滴滴下,长年不息,因其形状,人们称其为猪姆乳。这水滴并非巨石表面而来,而是石头内部渗出,好生奇怪。再上前几步,你可听到淙淙水声,如琴音,如鸟鸣。细心寻觅,竟是巨石下面流出的泉水,出于好奇,索得一杯,真是清甜可口,沁人肺腑,颇有生津止渴的感受。以愚之见,人们称之为“仙水”也不为怪了。“龙蟠福地,岩显名山”便是龙岩寺最好的注释了。
1640年(即明崇祯十三年),罗浮山七世祖观法大禾尚到此结草为庐,勤耕苦作,化缘修庵,奠下佛基。后境栅禅师募化奔走,得信士布施,建成寺院,后十一世祖见学存禅师修建扩充,而恩及万户,德被四方。然而,这座经历了几代人,精卫填海般艰苦卓绝而建就的寺院,就在“文革”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风雨未毁,废于人为,惜乎,悲乎!
那块被打碎的,刻有历代禅师名字的石碑,散落在地,似是一声声无休的长叹,又有几人能听懂?似是一双双眼睛,又能看清几许世事?南山的云为之惋惜,南山的水为这泣诉,长坑的人为之难寐。风雨长夜,群山俯首。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声声叹息,自然有慧者能听见的。一个叫李亚石的孤寡老人,潜心竭力,率先垂范,一日两砖,一担茅草,风雨不改,经年有余,终在寺庙原处结芦还庵。其德其行,让人仰止。谁料此时的龙岩寺,来朝拜的少,来滋事、偷情的多,世事纷杂,事与愿违。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龙岩寺,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灰飞烟灭,她在企盼着慧者能人,朝风夕雨,日出日落,1985年的一天,增光区的区长胡建升一行人来到了龙岩寺,他们本是为着平安治乱而来,谁知上得山来,这龙盘虎踞的气势,山川瀑布的秀丽,让他心生爱慕,历代名僧建基创业坚忍不拔的的精神,更是让他敬佩不己。一阵山风拂来,胡建升慧觉顿生:重建龙岩寺,让她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一来让这种人文精神得以传承,二来推动南山经济的发展。
1985年,改革开放之始,宗教问题还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胡建升宁静致远,苦思恭行,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取得了县、区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确定南山龙岩寺为风景旅游区,并成立了南山龙岩寺理事会。胡建升为会长,蔡木强、许观全为主理。就这样,含泥作巢,垒石成堤,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原来的地方,新的寺庙建起来了,规模和一应设施远远超过了昔日的龙岩寺。一条六公里长的道路可通车了。2004年12月23日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醮会。其声势之大,信徒之涌跃,是历代禅师没料到的。颇有意思的是,我在“百年大醮纪念亭”旁边,看到了刻有37000多人名字的捐赠大碑。多则几十万元,少则数十元,随心随意,有心则诚。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让人不得不深思的精神。我相信这是一种只生不灭的精神。
胡建升是党的干部,他想的,更多的是党的工作,那时,长坑村有田坑、长坑、园潭三个大队,6000多人,占增光区人口四分之一多,属边远地区,没电,没公路。他的第二个初衷就是拉动长坑的经济发展,二十多年过去了,效益如何?旅游观光是他借用的船,发展经济才是他的目的。现在有了三个小水电站,光明温暖着长坑人的心头;从丰和田到长坑的18公里公路通车了,旅游兴旺了,南山漂流,漂的是开心快乐,漂的是欢歌笑语;荔枝林成了长坑一道有名的风景,成了惠东有名的荔枝乡;龙岩寺的香火也就袅袅绵绵,日渐兴旺了。胡建升所为俯仰无愧,南山知道。
龙岩寺,后枕海拔635。8米高的莲花山之巅,遥看酷似莲花。峰面有一组高大的巨石,右侧有一巨石突然裂开,上端两石之间却伸出一块2米多长的石板,象一座连接两石的桥,因其高、险,人们称之为“仙人桥”。龙岩寺管委会主任蔡木强先生说;年底就会修好登山石板小道,做好“仙人桥”的安全设施,到那时你就可以登上主峰,一览南山了。我想,“仙人桥”就是南山的险峰,伫立于“仙人桥”,这就是无限风光的极至了。如果我真的是站在那里,我又会想些什么呢?何为?何故?何事?或放怀狂啸?抑或什么都不想?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山得天之精,地之奇,如龙盘虎踞,气象万千,南山的人呢?看来我们大有必要翻阅一下,南山长坑的人文历史了。
田坑古城,位于南山脚下的长坑村,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这是一座由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和众多房屋组成的“城”。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全城仅在东面中间位置,设一大门出入,四周用青砖或三合土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有七个高大的角楼组成“七星伴月”,象七个武士日夜护卫着这里的主人。这个“城”里,有400多个房厅,有100多户人家,盛旺时有700多人。门前右侧有一个半月形池塘,池塘有一小溪流过,源头活水,从无间断。村前屋后,有翠竹排排,有果木成园。城内巷道纵横交错,均用河卵石铺设。能被当时的人称之为城,可见其当年的规模和显赫了。
真正兴建此城的人,是奉政大夫西峰公之子奉政大夫宁斋公,人称陈百万的陈大绩。这个奉政大夫在“富奏百万,修治黄河”的同时,大举营造田坑城,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在12000平方米的大地上,一座具有明显的客家特色的建筑群体,在长坑的大地上绽放异彩。这个陈百万,人们称得还有点意思,他富有,但不骄奢,他为官,却富有爱民之心,修桥铺路,解危济困,是他常做的善事义举。《惠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丙午年间(1726年)闹饥荒,他拿出一千五百石谷子减价出售;壬戍年间,(1742年)饥荒,他拿出600担粮食,按户发给乡里的百姓;1757——1758发生大饥荒,当时他家已经没有余粮了,他令人到远方采购粮食,来赈济乡人。当时的知县陈哲大为赞赏,表彰他“尚义先声”。乡亲们感其恩德,联名上书抚院,巡抚王安国赠匾“乐善不倦”。据说,这田坑古城在100多年间就走出了十个“大夫”。这是长坑的荣耀,这是古城的辉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总要无情地淘汰一些东西,催生一些新的东西。现在的田坑古城,虽然还保持着历史的原貌,但都破败不堪了,外看还有着昔日的几分威风,但屋内多是风雨飘摇了。那纵横的长巷,没有了昔日的木屐声声,那显赫过的大厅也没有了羽扇纶巾,经历了沧桑之后的“大夫宗祠”“进士第”大匾,似在诉说,似在自嘲;沉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下一个田坑城谁来打造?还会有多少人才从田坑走出?

长坑在历史长河上,有过辉煌灿烂,在近代革命史上,也曾有过风起云涌。粤军名将,时任十九路军军长蔡廷皆部下,曾在营子岗驻防,休整四个月;东江纵队领导下的游击队,曾在这里活跃,司令员曾生、政委尹林平曾在这营子岗和游击队的战士联欢;当年惠阳县农民协会会长何友逖及其战友朱观喜,就在长坑的石门亲自迎接彭湃同志,点燃“农运”烈火,大搞农民运动,建立红色根据地。当年东纵东进指挥部,遵照东纵司令部“北撤”的指示,曾在园潭驻扎待令,期间歼灭了国民党来犯之敌。当年我军指挥部和电台就设在上店的地下室,现在还在,只是风雨经年,人去楼空,上店寂寞如斯。
营子岗地势险要,你若细心寻觅,还可以看到当年兵营宅基的残墙废瓦,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古隆贤带领的千余人马曾在这里驻扎。太平天国的命运如天上的过云雨,营子岗也只是热闹了一阵子。营子岗岗上有一块开阔的草坪,上面有一块形如船只的巨石,长20 多米,宽5米多,两头翘起,如搁浅的态势。人们叫它“石船”。“石船”有一个传说,说是仙人造石船,是怕这一带的乡人,在南山下沉时作为脱险逃生的工具,后来玉皇说南山一带不再下沉了,造船的仙人也就回去了。这条还没造好的石船就搁在山上了。难怪古隆贤的太平军成不了气候,南山人的石船驶不进大海。石船啊,你何时才不再沉默?

南山山水之美,林泉之盛,意境之深,气势之雄,会让你无意间开怀狂啸。最让我惊叹的是南山的石。要形有形,有莲花石,猩猩石,石船,石门;要险有险,仙人桥,飞来石,你会惊叹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在你的丰富想象中又有了新的内容。还有,就是让你欢呼雀跃瀑布群,有水鹅瀑布、天龙瀑布,天龙潭,地龙潭、银坑瀑布、黄竹长溪,跳鱼洞,雨后青山,十几处瀑布,那是一种怎样的奇观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最好的解读了,如果和南山的瀑布群相比,就显得有点孤单了。
这一挂挂瀑布当它落地平静之后,就是一条条小溪了,当它们汇合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是南山河。南山漂流也就应运而生了。好一个5公里长的南山漂流!漂流的起点在跳鱼洞。这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潭,清澈见底。当你坐上橡皮艇时,请不要急于起漂。请你慢慢欣赏一下这属于你的河水,她透明得让你心颤,水下面那不同颜色的卵石可数可点,那慢哉悠哉的小鱼儿让你知道什么叫自由自在,那平静洁净的河水虽然极其舒缓、放任、无声,却有着无尽的诱惑,用双手捧起河水,你心中便有了丰厚的收获,一种任由你占有却又不忍亵渎的心绪,溢满胸怀,此刻,你的心和她一样洁净。这时你会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欢悦,去博击,去冲浪,或去温存,或去放荡,去放飞你的激情,去拥有你的世界。小河就这样不离不弃陪你走向幸福的彼岸。
游山玩水向来就是文人骚客最是投怀,南山的山,南山的水,自是醉倒无数风骚文人。作为惠东藉的科举名人,更是联袂而来。翰林学士洪晨孚、会元及第的吕龙光、举人刘子修,……尽管他们政务繁杂,来得匆匆,也要在这南山龙岩寺偷闲十天半月,或感受暮鼓晨钟的余韵,或体验众僧的农禅生涯;日出踏山涉水,寻幽探胜,日落松下谈经论典,煮酒品茗;或羽扇纶巾谈古说今,或酒兴大发泼墨书画。“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本身就是一幅亘古逾今的名画。在历史上,宗教文化和文人骚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说,是文人的浪漫不羁和道人的淡泊虚幻的性格使然,视人傲物,如同一目。但是,从历史留下的印记来看,又有几个文人能看破红尘的呢?文人的淡泊是远不如僧人的。

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uizhou_huidong.html
我的能力秀:http://abc.wm23.com/abbypeng

abbypeng(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