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蛟龙港是“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示范区”,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蛟龙港2000年成都青羊区建成了——蛟龙港青羊园区,2004年在成都双流建成了蛟龙港——双流园区,开创了民营经济办园区的先河。成为了“统筹城乡”的实践者,“两化联动”的参与者,“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探索者。截止到2009年,园区总投资达56亿元,现已成功引进入驻企业1000多家,年利税超过6亿元,常驻人口达12万人。2010年,蛟龙港创造了全世界首个最长的不锈钢护栏的世界纪录。招商引资一直是各级部门最为头痛的事情,但在蛟龙港,凭借蛟龙人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的30多个招商部,现已实现“选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一座日处理3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蛟龙港活水公园)已投入运行。蛟龙港的协调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解决了困扰政府多年的“三农”问题,让农民真正成为了市民;让农村真正成为了城镇;让农业真正成为了工业,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基本信息
发展
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遍西部大地,成都蛟龙港凭其敏锐的触角,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投身于开放开发洪流。蛟龙人以创新的意识,超前的理念,瞄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激发的众多异军突起的新型企业市场,运用独特的开发思路,统一规划,滚动开发,集中发展,以商招商,建立起了西部第一家民营工业园区——成都蛟龙港青羊园区。仅短短三年时间,蛟龙港青羊园区已建设满园,引进入驻企业约160多家,解决就业岗位20000多个。蛟龙港的运作模式实现了“一方营造,四方赢利”,然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蛟龙人在取得青羊园区成功经验的同时,渴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大的飞跃梦想。
2004年,蛟龙港在成都的第二个园区——成都蛟龙港双流园区在双流九江落户蛟龙港双流园区凭借青羊园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创新超前的意识理念,紧紧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历经5.12大地震的检验和金融风暴的洗礼,蛟龙人团结一心,稳扎稳打,蛟龙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蛟龙港双流园区相对于第一个园区的建设,配套设施更完善,城市化功能更齐全,工厂及城市建设标准更高,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也更多。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发展,截止2009年12月,成都蛟龙港双流园区已全部建设满园,入驻企业达到了100%,园区总投资达56亿元,常驻人口达12万人。园区年上交税收从建园第一年的几千万元到如今的6亿多元,实现了节节攀升。招商引资一直是各级部门最为头痛的事情,但在蛟龙工业港,园区的招商引资形势却是势不可挡,凭借蛟龙人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的30多个招商部,现已实现“选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一座日处理3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蛟龙港活水公园)已投入运行。蛟龙港的协调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解决了困扰政府多年的“三农”问题,让农民真正成为了市民,让农村真正成为了城镇,让农业真正成为了工业,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江西、黑龙江、云南、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州纷纷组团到港考察、学习。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等党政要员莅临工业港调研、指导。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2009年,蛟龙人按照园区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的思路,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创新,探索更宏伟的发展目标。随着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蛟龙人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助力田园城市建设”。建设“田园城市”必须要有高端产业的支撑,在蛟龙港双流园区现有基础上,我们将建设低碳经济蛟龙国际四大板块。
蛟龙模式
政府受益
蛟龙港建设运作模式能够使政府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压力中解脱出来。建园区招商引资,以培植税源,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但按过去通行的作法是,园区所需的水、电、气、道路、通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的招商引资均由政府投资并承办,这样一来,往往使政府得花很大的精力去筹集大量的资金和承办招商引资事项,既要承担巨大的资金投入风险,又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招商引资,往往还费力不得好,“谈得多、来得少”。蛟龙港的作法是建设园区的投资全部由蛟龙港自行承担,实现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了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的压力,同时也使政府不至于陷入大量的本该由企业承担的经济事务之中,把企业能办的事情交给企业去办,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政府的资金紧缺问题,使政府不再承担资金投入的风险,克服了政府直接办经济实体的巨大风险和无限责任,也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搞好协调服务,这也符合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蛟龙港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既培植了大量的企业税源,也使政府从沉重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和投资风险中解脱出来,形成了政企合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农民受益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妥善地处理并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各级政府遇到的一大难题。蛟龙港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把园区建设同农民新居结合起来,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长期受益问题,使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失地不失利”。蛟龙港在发展过程中彻底解决了困扰政府多年的“三农问题”,让农民真正成为了市民,让农村真正成为了城市,让农业真正成为了工业。一是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分红的方式,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使当地农民从土地入股分红中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收入比种田要高得多,过去农民种粮每亩年净收入仅300-500元,到2009年每亩地年净收入可达到1200-1500元,比以前高了4倍左右。二是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获得了新的收入来源。截至2009年当地已有1000多名农民被安排在园区内企业中就业,每人平均年收入达6000-10000元。三是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随着园区的建设和进园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园区服务的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门路,不具备务工条件的农民可以从事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四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按照政府和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建设了农民新居工程,使农民住进了新建的楼房,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旅游指南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蛟龙港。成都北门汽车站或五块石汽车站金沙汽车站乘往双流的中巴前往,在双流汽车站转乘到蛟龙港的汽车即可到达。成都市区到蛟龙港,直接上绕城高速在双流新津出口往双流方向直行第三个红路灯到蛟龙港双流园区。
主要景点
蛟龙港展示中心
蛟龙展示中心是成都蛟龙港对外全方位展示的一个平台,官方的、系统的、多元化的为参观者提供园区的详细资料;通过高新科技手法和深度文化内涵,从多角度向人们展示蛟龙工业港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蛟龙模式”率先实现“三个转变”,解决“三农”的发展历程;从起步、发展到未来,展示蛟龙的创新和超前的精神文化底蕴,展示蛟龙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传播解决‘三农’的“蛟龙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将为考察学习“蛟龙模式”的各界人士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白河生态环保试验区
白河曾经是双流一条狭小恶臭的水沟,经过蛟龙人的努力,白河有多达28米宽的河道,河道两旁已经栽满了银杏树,同时河边也筑起了世界上最长的不锈钢护栏(已获得世界纪录协会的评定),白河流淌的水都是我们蛟龙港活水公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达到国家A类排放标准的“污水”。
蛟龙港文化中心
蛟龙港文化中心是成都蛟龙港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项目,是丰富园区上十万港民及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为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两个加快”和“爬坡上行、止滑提速、迎难而上”的指导思想,为蛟龙港旅游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好配套设施建设,2009年6月,蛟龙港双流园区蛟龙港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仅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打造,蛟龙文化中心就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于2010年6月投入使用。
蛟龙港活水公园
3万吨蛟龙港活水公园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蛟龙港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的重点项目。2009年6月,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仅短短8个月时间,项目已建设完毕并于2010年2月投入试运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