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五贤

家乡区县: 泰安新泰市

孙复(992~1057)
      字明复,北宋初学者,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讲学,世称泰山先生。鲁人自石介而下,皆师事之。范仲淹、富弼言称孙复道德经术宜在朝廷,于是由布衣拜秘书郎、国子监直讲,累官至殿中丞。孙复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12卷。与石介、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排斥佛老,抨击祸福报应学说。嘉佑二年(1057)卒,葬于东平。欧阳修作《孙明复先生墓志铭》。旧志载,孙复还著有《睢阳子》10卷、《春秋总论》3卷。金大定间,在岱庙东建鲁两先生祠,祀孙复与石介,后移泰城东南隅。明嘉靖年间,佥事卢问在讲学处(今五贤祠旧址)建仰德堂祀孙复、石介,后加奉胡瑗,称三贤祠。三人并称“宋初三先生”。清道光九年(1829),县令徐宗干又奉宋焘、赵国麟入三贤祠,合称为五贤祠。后人将孙复列为泰山五贤之首。
石介(1005~1045)
      字守道,一字公操。北宋初学者。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故居在徂徕山西北之桥沟村。曾讲学徂徕山下,世称徂徕先生。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任郓州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在南京任职期间结识孙复,并引为知己,帮助他到泰山讲学,拜其为师。景佑三年(1036),任嘉州军事判官,因母亲去世,归家奔丧。居丧期间,在徂徕山长春岭下建徂徕书院,“以《易》教授诸生”。庆历二年(1042)夏,服丧期满,召为国子监直讲。庆历新政时,石介作《庆历圣德诗》,积极拥护改革。新政失败后,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迫出任濮州通判。庆历五年(1045)卒,葬于徂徕山下。欧阳修作《徂徕先生墓志铭》。著有《徂徕先生文集》。泰山五贤之一。

胡瑗(生卒不详)
      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曾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不拆阅即投涧中。现五贤祠旧址东有“胡安定先生投书处”刻石,称投书涧。后执教太学,四方之士来学者,学舍竞不能容。以太常博士致仕。著有《论语说》、《周易口义》、《景佑乐仪》等书。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泰山五贤之一。
宋焘(1572~1614)
      字岱倪,号泽田、青岩,泰安孝门村(今肥城孝门)人。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学政。多次仗义直谏,惹怒神宗,被贬为定州刺官,不久辞职隐乡。在青岩居建书院讲学,搜寻岱故,编著《泰山纪事》、《岱下小史》等,另有诗集《青岩居草》、《落花钱韵》等。万历四十二年(1614)卒,葬于泰安城西上旺村凤凰岭下。泰山五贤之一。
赵国麟(1673~1751)
      字仁圃,号拙庵,泰安人。清代名臣。少时家贫,好学。清康熙年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兼领国子监事、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后辞官返里,隐居读书。为启迪后学,在宋焘青岩居故址创办青岩义社,后易名青岩书院,是泰山历史上著名书院之一。著有《云月砚轩古体诗稿》、《调皖纪行草》、《拙庵近稿》、《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泰山五贤之一。

秦立杰(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