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一、寺庙
龙岗寺 位于南郑县石拱乡的龙岗东端,距县城周家坪16公里,建于一处旧、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上。现有房舍116间,其中古建庙宇48间,总面积1168平方米,为本县现存的大庙之一。龙岗的名称由来,《南郑县志》(王志)考证:因龙岗山在汉江南岸,江流蜿蜒曲折,而山势相随,回旋如龙,故名。山上早年林木葱郁,“烟笼绿树树笼山”,且有神奇的“万石城”虎踞山头。香火燎绕、钟罄相续的山寺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汉中城一衣带水,隔岸相望,在历史上早负盛名。出土文物证明: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就有龙岗寺,唐宋时期已成为人们由汉中乘船赴寺游览观光的胜地。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有《陪赵行军龙岗寺北庭泛舟王侍御》诗:
谁宴双台使,行军粉署郎。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
酒影摇新月,滩声聒夕阳。江钟闻已暮,归棹绿川长。
20世纪30年代,中共陕南特委在寺内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近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寺附近发掘出大批史前珍贵文化遗物,故现在的龙岗寺既为县内重点保护的革命遗址,又为陕南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1984年,寺内设文物管理所,对龙岗寺进行保护研究。
圣水寺 位于县城东20公里处。因寺内有五个龙泉,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解放前又称灵泉寺。《南郑县志》记载:“圣水寺在中七里坝,建于明嘉靖时(1522~1566),有青、白、黄、乌、黑五泉。黑泉从佛座下流出,其余在寺院东西。”传说旧时人们将泉水盛于器皿中,即能辨认出某泉之水。寺中有桂树一株,大四五合抱,开花时香远数里。此树传说为西汉相国箫何所植,故名汉桂。汉桂花开四至九瓣之多,较一般仅开四至五瓣的桂花大有特色。为保护汉桂根基,树周特为修砌砖墙,台盘约30平方米。寺背靠群山,面临汉水;寺外苍松古柏,擎天而立。春秋佳日,远近游人为之神往,下述两诗可见其概(作者无考):
(一)汉江开绿野,圣地起丛林。路远重来熟,山幽每至深。
五潭喜照影,一桂信铺阴。游客百千亿,分香无二心。
(二)宛转窥庭月,风清作伴来。有茶喜久坐,无语意方谐。
缥缈闲云过,横斜银汉开。桂香飘不歇,此趣谁能猜1
1981年,南郑县文物管理所设立于此,对寺内文物加强保护工作。
二、溶洞
县内石灰岩地区有溶洞80余处,其中较大的有小南海、大佛洞、鱼洞、观音洞、龙洞、吊洞子、硝洞子、大洞子(均在南海区南部)、大黑洞、干龙洞(黄官区南部)、来回洞、奇龙洞、肖洞子、周家洞(均在元坝区)。著名的洞有:
小南海 位于冷水河上游谷地,在牟家坝以南10公里,青石关下的山坳中,距青石关1公里。洞口与河谷水面大致相平。入洞数丈,即冥然骇人。凭借火炬灯光,隐约可见脚下有一水池,前宽后窄,面积约3亩有余,此即古所谓池水(今冷水)源头。其水面波纹荡漾,叮咚作响。水为终年恒温9℃,令人有冬暖夏凉之感。沿池右岸,竖有铁栏杆,长约660米,防人坠水。沿栏杆续进,有石径,初宽1米,愈深愈窄,杂有溪流,时断时续。回声震荡,时若钟鼓,时如雷鸣。洞顶崖壁,钟乳石笋,参差相缀,有形似佛象的,栩栩如生。贴壁探行数里,终不可入。洞外冷水河即由此洞奔流而出,古称冷水为池水,当因此故。早年有僧人于洞口修架三拱虹桥,建观音庙于桥上,滔滔流水,滚珠而下,终年不息。洞内有池水如小海,洞外有观世音塑像,故名小南海。殿阁僧刹,倚山傍水,彤瓦粉墙,舞檐飞甍,都在古木掩映、松啸鹤鸣中。过去每年正二、六、九各月,汉中各县仕女,焚香旅游,结队前往。清光绪末年,皇帝赠以“播润天地”匾额,赞誉此地形胜。前人到此游览,多有题咏,清乾隆时知县王行俭有《咏小南海》诗:
曲径穿云取次来,溪桥转处息尘埃。万绿寂历钟声过,千仞嵯峨石壁开。
洞底蛟龙窥法象,岩前风雨护香台。登临漫发逃禅意,拟共山僧结社回。
清末四川秀才谢升平咏《小南海七律》:
海本有源源难穷,不知竟与何源通。山足忽然开大孔,海水遂乃出其中。
山势高耸水势雄,云谲波翻飞白龙。白龙一跃五十丈,怒卷海门山千重。
大佛洞 在小南海西北岸山腰间,因洞中原有佛殿故名。洞口显豁,宽约17米,高约20余米。初入光线尚好,再进,颈窄,渐暗。早年曾有人欲探洞中桃源,燃竹入行半日,莫测其深,中途而出。1986年夏有游者20余人,持火炬入。见洞内深数十公里,景物迷人。时高宽十数米至数十米,时窄狭逼人,仅能攀壁侧身而过。中有一清溪,长10余公里,水如桶粗,清彻见底,未知源终。深处有一石楼,下潭上屋,内钟乳滴露,石笋如林,若冰若玉,清幽奇观,如临幻境之妙。太平天国军进攻汉中时,避入洞中居民数百家。
鱼洞 洞址位于小南海右下方的石滚坪崖下。洞口吞吐小南海流水,水冬温夏凉,俨如游鱼之家,鱼群从中出入不绝,岁岁如此。
1966年,因修公路,将小南海庙宇全部拆毁,大佛洞和鱼洞为某工厂改建利用。
三、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系强家湾水库改建而成的游览胜地。水库修建于1956年,共有水陆面积5500余亩,其中水面1000多亩,蓄水700万立方米。原以灌溉、养鱼、发电为主,由于境内地势奇特,风光优异,于70年代,即成为旅游观光的乐园。1980年后,逐步增设游览设施,1982年定名为南湖公园,被列为重点建设的省级旅游区之一。1987年2月改名为南湖风景区,现已开辟为能容纳数万人的水陆游览区。主要景观在湖心岛和四岸小山头的丛林间。湖西岸有一号码头、八仙台、水榭长廊;湖中孤山有动物园、百花园、儿童乐园、神怡宫、琼花阁、钓鱼台;湖东岸有中心码头、南湖宾馆、餐厅、集贤殿、九曲路、狮子亭等大小建筑群。这些景物的布局、造型,大多中西合壁,因地制宜,协调组合,相映成趣。既瑰丽典雅,又新颖雄浑;既有传统艺术,又有时代风貌。湖四岸,还新修环湖路10余里,穿林盘崖,蜿蜒迤逦,曲径通幽。湖中新置龙舟、游艇、玻璃钢船、电瓶船、水上自行车等游湖工具。每年春夏之交,盈盈湖面,轻舟纵横,翠峰绿树,倒影如屏;成千上万游客,喜笑遨游,无不心旷神怡;更有国际友人接连前来揽胜。游客对景抒情咏诗不少,现录汉中师范学院李星《春游汉中南湖》二首:
(一)争说天汉有佳境,揽胜今向南湖行;云间路绕巴山色,汉上竹掩帘水声。
(二)翠峦九绕托明月,玉亭琼阁含幽洁;空山松涛听鸟语,归憩南湖不思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