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淮寺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是金臂禅师所创,原址在龟山,时名龟山寺。复建于明代,取名安淮寺,含有淮水安澜之意。
安淮寺位于斯镇北山之巅,原址龟山,始建于宋,史称龟山寺,为江淮名刹。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洪水,该寺被湮入水底,道光十九年(1839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移建安淮寺,安置前龟山寺出水佛法器。此寺由于中清后年久失修,加之兵燹匪劫,解放后已夷为平地。1994年,老子山镇人民政府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在北山之巅筹建了新的安淮寺,占地20余亩。同年建成。5月18日(四月八浴佛节)举办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新安淮寺在各大丛林和僧众居士竭诚捐助努力下,建设规模逐年扩大,佛法器日臻俱全,云僧往来频繁,檀越日益增多。目前的安淮寺,前有山门殿(供奉弥勒佛和韦陀神),中有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和地藏王菩萨),南有玉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千手观世音菩萨),北有大王圣殿(供奉四金龙四大王塑像),山下有仙人洞(供奉老子修炼坐像),俨然成为聚佛、道、仙、神于一门格局。这在全国,尚属独树。游人至此,不仅可随心、随愿、随缘拜佛敬神,祈福求财,还可捷足先登凤凰亭饱览洪泽湖。那淮水流潺,机船穿梭,湖鸥盘旋,渔帆点点,青纱百里,麟波万顷的洪泽湖大自然风光尽收眼帘,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老子山历史上,中山曾建过老君殿(亦称点礼堂),供奉老子圣像和天、地、水三元之神。当时有道徒200余人。入道者必须宽衣素食、忌绝烟酒,遵循养身之道,对改善地方民风起到良好作用。此外,在北山南麓还建有三元宫,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二都举办花鼓灯会和龙灯会,轰动全镇。是邑人昔日将宗教活动和群众文化娱乐溶为一体的最早场所。
以上三殿的投资当需百万,但唯此三殿建成,安淮寺才算有较大规模。如以每日平均50名购票入门香客计算,加之每年两次庙会收入,无须五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潜力巨大。
元朝末年,战火纷飞,兵燹不已,龟城逐渐衰落,龟山寺受到严重破坏。明末清初,黄淮水患日重。康熙年间,龟山寺和洪泽镇、泗州城皆遭沉陷,寺院佛坛无一幸免。直至道光年间,寺庙才得以重建。时值淮水安澜,便将新落成的寺院命名为安淮寺。正如寺联所云:“佛法无边入水百年还出水,钟声依旧临淮千里更安淮。”清代进士、体仁阁大学士阮元曾撰《移建安淮寺碑记》,阮公清秀的八分书碑,迄今仍屹立在龟山之巅。
1994年,安淮寺又复建,并移址于此。看,这副“安淮禅寺”的匾额,为中国佛教高僧茗山大师所题。安淮寺内有大雄宝殿,供奉佛祖、观世音等十余尊菩萨,还有缅甸人赠予的大型玉佛和一部《大藏经》。现在这座寺院,集佛、道、神于一体,一门三教,众神仙共居一山,在友好的气氛中探讨着人生的真谛。1996年合成法师来此住持。他以寺为家,身不入俗,影不出山,专心修禅,以一个普通僧人身份与同修真诚相处,多方化缘筹集修寺资金。后来老禅师坐化于此,这就是他的舍利塔。现在,“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壁落中”,安淮寺已成为洪泽湖区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梧桐子:http://wutongzi.com/kan/jiangsu/hongze.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aohongju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