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发新枝,抖落风尘焕光彩。地处井冈山老区的吉安市永新县大力抢救渔鼓、盾牌舞、罗汉舞、三节龙灯、永新小鼓等濒危民俗文化,迄今为止,已多方筹资 120 多万元,全面挖掘、整理、包装濒危民俗文化,使这些民俗瑰宝步出“深闺”展新姿。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民俗文化表演,观众达 50 万人次,永新也因此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永新历史悠久,文风鼎盛,民间艺术争奇斗妍,姹紫嫣红。可与广西歌仙刘三姐媲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高音歌唱家许合子、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贺贻孙等历代文化名人就出生在永新。这里,拥有一连串熠熠闪光的民俗瑰宝。盾牌舞,也叫藤牌舞或滚挡牌,分“四角阵、长蛇阵、黄蜂阵、荷包阵”等 8 大阵式,表演时间近 20 分钟。作为该县民俗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盾牌舞曾获华东地区文艺调演二等奖,并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后被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这种起源于清朝太平军将士中集武术、音乐、舞蹈、杂技等于一体,风格特异的民间舞蹈,由于表演动作惊险复杂,懂得此技艺的只有少数几位民间老艺人,青黄不接形势严峻。
一方面利用县采茶剧团的人才优势大力排演现代小品和现代剧,巧妙地把永新小鼓等民俗文化融合其间,每年坚持下乡演出近百场,以此扩大了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濒危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扶持民间艺术的发展,迄今为止,已培育 15 个“泥腿子”剧团,其中龙源口镇“泥腿子”剧团以表演盾牌舞为主,深受群众欢迎。前不久在永新县城举行的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首播仪式上,永新小鼓、盾牌舞等濒危民俗文化竞相登台展示风采,令《大唐歌飞》剧组成员以及省市来宾啧啧称赞:“永新不愧是《大唐歌飞》主人公许合子的故乡,能歌善舞者众多,而且民俗文化表演精彩绝仑、引人入胜。永新,为继承和传扬民间传统精品文化,做了一件实实在在有意义的大好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