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五中学

家乡区县: 湖北省襄城区

学校简介 
襄阳五中始建于1902年,1953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首批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1999年以来,先后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省最道道通襄阳五中佳文明单位。
襄阳五中一直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建校100多年来,近6万名学子成才报国,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军事家、艺术家,有各条战线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建校百年来,学校一直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早期共产党人肖楚女、谢定远曾在这里任教并播撒革命的火种;一代又一代五中在这里辛勤耕耘,近6万名学子成才报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武汉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刘道玉,著名高能物理科学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主要设计师、国家自然科学特等奖获得者魏开煜,打破百年物理定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华裔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均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学校地址 
襄阳市襄城区积仓街1号(老校区)
襄阳市樊城区邓城大道(新校区)

办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该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动襄阳五中校园美景进教学改革,积极进行“理想的教育”的办学模式实验,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通过实施这一实验,让学生形成“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学校办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的百花园”。2005年以刘道德校长为核心的襄阳五中领导集体提出了“制度激励,文化引领, 建设名校工程、名师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构建和谐持续发展的新五中”的治校方略, 围绕“理性、质量、和谐、规范”八字方针,全面打造以书香校园、歌声校园、艺术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为主题的“五园” 学校,推进了五中又好又快发展。
办学理念: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个体正确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挖掘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都能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让每一个学 生家长都获得子女进步的喜悦。

办学方略 
承诺书
襄阳五中以“理性、质量、和谐、规范”为方向,积极向全国示范高中迈进,让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理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理想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推行“制度约束学校荣誉,文化引领”战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以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服务质量,创全国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全国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襄阳五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规范――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和收费行为,严格执行高中招生政策及“三限”规定,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学校。

校园文化 
校风:文明、振奋、求实、创新
校训:文明、振奋、务实、创新
学风: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
教风:敬业、爱生、拼搏、奉献

学校发展 
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决定将新五中建设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以“跳出五中,发展五中”的战略建设襄阳五中新校区(同时加挂“襄樊市外国语学校”的牌子)。 2006年10月8日,襄阳五中新校区奠基仪式在国家级开发区――襄樊高新园区隆重举行。新五中建设档次体现了“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新五中的整体风格体现了“三大”,即展呈高中学校之大气,彰显地域文化之大风,集容襄阳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办学理念要体现“三重”,即重外语特色,重文理兼优特色,重国际合作特色。首批规划校园用地450亩(含教师公寓区60亩,教学区建筑面积110000㎡,教师生活区建筑面积60000㎡),同时再预留150亩作为学校今后发展备用地。
根据规划已新建教学楼(3栋),学生实验楼(1栋)、图书馆(1栋)、科技信息楼(1栋)、外语教学楼(1栋)、行政办公楼(1栋)、体育馆(1栋)、艺术馆(1栋)、学生公寓(6栋)、师生食堂(2栋);在建的项目有400m运动场2个、篮球场16个、排球场12个、羽毛球场12个、网球场2个、乒乓球台20个、学生超市 1个、校内医院1所。教学区计划投资2.4亿元,已完成投资1.8亿元。
2008年2月18日时任市长唐良智、副市长曹敬兰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视察襄阳五中新校区建设工地时强调:襄阳五中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体现了学校育人特点,布局合理,建筑大气。五中新校区要建成襄樊市设施最齐全的标准化学校,各种配套设施要一次性到位,还需要考虑规划设计并建设室内游泳馆。市委市政府保证资金投入,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搞好服务;五中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要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新校区又好又快建成;要认真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建成的校舍要及时通风,保证校舍环保达标,确保2008年6月底所有工程完工,9月顺利开学迎接新生。 五中新校区的办学规模为年招生能力在1500-2000人,在校生最大在校生规模可达6000人。
五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效益:首先,五中的招生规模扩大了,有更多的人民群众子女可以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襄阳五中可以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第二,它可将彻底改变襄阳市优质高中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满足我市人民群众子女就近入学的需要。第三,服务东风,服务高新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襄阳五中新校区建在高新区,为高新区、为东风基地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将会极大地改善高新区的投资环境。第四,可以减轻襄阳古城的压力,既有利于五中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古城,可谓一举多得。 襄阳五中新校区的建设,将大大提升这所百年名校的品位,增强襄阳五中的辐射力。
襄阳五中全体师生将会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凸现校园文化特色、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继续围绕“理性、质量、和谐、规范”八字方针开展工作,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中心,搞好名校工程、名师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设,确保学校可持续和谐发展,争取早日跨入全国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示范学校的行列,为襄阳市的教育事业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忆,搁浅(2014-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