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2 地理位置
武当山,经度:111.004 纬度:32.400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 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
3 自然气候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最佳旅游时间是春秋两季。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底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则在15.9℃左右。
4 旅游景区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
4.1 净乐宫
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4.2 玄岳门
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2米阔14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4.3 玉虚宫
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4.4 磨针井
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4.5 太子坡
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1]
4.6 南岩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4.7 琼台观
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4.8 太极湖景观
武当太极湖在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北麓脚下依托世界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和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在蓄水后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筑坝形成一片湖面。
重点打造武当太极湖、郧县郧阳岛和淅川丹阳湖三个生态文化旅游区。其中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占地80平方公里总投资逾200亿元含三大区域、二十一个组团、一百八十多个项目重点打造太极传奇景区、太极湖水上游、太极养生谷和新遗产公园等。2014年将全部建成。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创新提炼“产业、文化、生态、民生”均衡发展的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民生发展的区域发展典范。
4.9 紫霄宫
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