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浙南一带称作瓯。《山海经》里说:瓯居海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
据《温州府志》载,东晋323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飞入天际。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也把这座山称为“郭公山”。 晋代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唐代孟浩然游历至此。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温州是南戏的故乡,14世纪中叶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后被译为多国文字。陆游曾在瑞安做主簿。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宋代学者众多,以致纳兰容若列举了20名温州学者姓名后感叹道:“谚曰温居瀛壖,理学之渊,不信然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