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燕尾洲公园(XQ)

家乡区县: 浙江省婺城区

金华燕尾洲公园

燕尾洲公园是多湖片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启动多湖区块的先导核心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的中国婺剧院矗立其中。
据介绍,燕尾洲公园景观方案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该所负责人是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他是婺城区白龙桥镇人,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等佳作出自其手。燕尾洲公园景观设计是他为家乡奉献的第一个力作,此外还有金华梅园景观设计等,也是他的代表作。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面,俞孔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尤其注重功能设施的景观性,他创意的景观步行桥连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兼具通行、观景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

湿地保育区
燕尾洲是一个次生湿地,植被茂盛,不仅是乡土植物的种子资源库、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也是多种候鸟的中转站。燕尾洲现有洲头湿地是金华闹市中一块罕见的清新绿洲。按照景观设计,将兼顾湿地保护和市民亲近大自然的愿望,考虑洲头湿地的自然基底特征和栖居在此的各类生物抵御人类干扰的能力,设置了有级别的保护区域,即分为可以节制性允许游人进入或接近湿地进行观察研究的限制性可进入区,禁止游人进入的核心保护区两类,充分保留其自然野地的景观形态,同时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完善和丰富场地的食物链,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提高,使其形成健康的、能够自我维持的循环生态系统。从景观步行桥俯瞰,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湿地景观:树木掩映中的水塘洼地时隐时现,林中穿梭着小动物,芦苇轻摇,耳边虫鸣鸟啼,抑或芦苇丛中飞出一群水禽,盘旋于洲头上空……宁静的湿地氛围,会让人忘却都市的喧嚣。
1.2 运动休闲区
该区域是中国婺剧院所在地,同时包含了大部分滨江岸线,并紧邻保护湿地,既起到湿地与城市间的过渡作用,也是防汛堤所在区域。该区域被定为多种运动休闲活动区,是一个功能较为综合的区域。这里将建林下步行广场、防汛梯田和湿地体验区,打造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广场休闲空间。
1.3 中心水景区
该区块主要有水上舞台、休闲看台、中心水景、下沉式广场和人工湿地,是兼具集散休闲、文艺会演功能的重要景观节点。基于对游人行为习惯、亲水偏好及演出舞台效果等方面的考虑,该区块将建一个圆形舞台,以人工湿地为背景,采用半环形浅水与观众席隔开,并设计几级平台高差,便于演出利用。区块内的带状台地环绕水池与舞台相接,圆形种植岛散布其中,形成大片舒适的林下休憩空间。区域内的人工湿地可以调节小气候,并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
1.4 商业办公区
该区域是公园与城市相交的界面,紧邻东市街和宾虹路,有较复杂的过境交通,适宜开展商业办公运营,因此该区域定位为商业办公区。
2 景观步行桥 编辑本段
景观步行桥是连接义乌江、武义江两岸及穿行燕尾洲公园的重要步行纽带,总长700多米,其中跨越义乌江、武义江段分别为210米和180米。步行桥全线采用高架形式,桥梁主线宽5米,匝道宽4米,采用钢结构。
据介绍,设计该桥的灵感源于金华当地民俗文化中的板凳龙,全桥采用流线造型,色彩以红、黄两色为主,配合桥梁丰富多变的平面线形,时而盘绕在义乌江和武义江之上,时而回旋于燕尾洲的湿地林中,仿佛佳节中的板凳龙在水面、湿地林间翻滚腾挪,它超越了简单的交通功能。同时,景观步行桥还成为游客居高观景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在步行桥上凭栏远眺,观赏两岸江景和洲头湿地。景观步行桥可谓一桥“架活”了燕尾洲。
景观步行桥的起点,是燕尾洲公园的主要步行入口。景观步行桥在燕尾洲湿地林中穿梭后,桥体分出两条支桥,然后蜿蜒降落至紧邻梯田防汛堤内侧的运动休闲区的林下步行广场。
除了步行桥可方便江南、江北的市民到达燕尾洲公园外,市民还可通过沿街广场进入公园。
田间漫步道和湿地栈道,也是燕尾洲公园的一大特色。田间漫步道位于梯田防汛堤边缘,主路宽1.2米,支路宽0.8米,蜿蜒穿行于梯田中。湿地栈道沿江岸设置,穿梭于疏林、浅滩之间,并在部分路段与田间漫步道相接。通过田间漫步道和湿地栈道,游客可充分领略滨江湿地风光和人工湿地丰富的植物景观。

Jasmie(2014-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