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还地桥高中

家乡区县: 大冶市

还地桥高中的全称是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高中,地址为大冶市还地桥镇育才路 59 号,邮政编码为 435112。学校由大冶市教育局举办,经大冶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为实施三年制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具有法人资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母校的历史吧。学校五十年的发展
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1958 年至 1965 年:艰苦创业,奠定基础。我们还高创办于 1958 年,初名为大冶县第六中学,后为大冶县还地桥中学。建校初办初中班,三年后办高中班。除文化课程设置外,学校还开设文艺、体育科目和各种社会实践课程。全校师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积极参加学校基础建设,比如:平整操场,建食堂、宿舍等。 历经大举建设, 校园占地58亩, 兴建教室三橦、 宿舍三处、食堂一幢、 厕所两处、 礼堂一座、 舞台一处, 平整操场2600平方米,学习、生活场所基本具备,学校已具规模。
(2)1966 年至 1976 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规律被破坏,是**的十年。学校改名为大冶县还地桥高中。
(3)1977 年底至 1992 年:学校拨乱反正,进入开创新局面的阶段,至 80 年代我们学校已成为鄂东南名校。学校致力于管理创新,严教勤学。老校长余藻香身体力行,每天早起,端坐于教学楼前的入口处,关注着学生的到班情况。学生十分敬畏校长的目光,后到的同学会乖乖地跑到他身边立正,听从校长的批评。校长的教诲很简单:读书没有巧,只要起得早。那时的师生都知道校长的学风标准,那就是:早自习书声朗朗,晚自习鸦雀无声。从那时起,学校的管理讲究勤,班主任勤到班,老师们都接受“三分教七分管”的理念。先成人后成材,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等教育思想,在我们学校已然形成。从 1977 年恢复高考到 1992 年,还地桥高中三次升学率荣获全县第一,六次升学率获全县普通高中第一。从 80 年代开始,大冶周围八区县都有学子前来就读,尤以黄石、鄂州地区为甚。每到秋季开学报名的时候,老校长不得不外出躲避前来拉关系的家长。
(4) 1993年至2005年:1993年, 大冶市对高中布置进行调整,优先发展大冶一中等重点高中。我校被改为大冶市第七中学,处于不利发展的劣势地位。生源低分化和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使得我们学校规模逐渐缩减,曾一度滑入停办的边缘。紧低谷的 1994年,我们学校只有六个班,学生 300 余人。从 1997 年起,我们学校开始了新一轮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设。改建学生食堂,新建学生宿舍楼,新办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组建校园网络电视系统和播音系统,安装教室寝室空调,平整和扩建操场、建立一个内环 250M 的较规范的运动场,等等,极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也从这一年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校风整顿取得了成效,师生的自信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突破。按照学生和家长的升学要求,我校举办中职班,为广大学生考入二本高校提供了一条捷径。1998 年学校度过了生存难关,并创新办学模式,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5)2006 年至今。2006 年 9 月,我们学校恢复校名为大冶市还地桥高中。教育教学方面,“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模式发展为“高效课堂”模式,为大冶市教育局肯定,在全市中小学推广。2006 年以来,我们校高考上本科人数 40 人左右,上省线率超 93%。特别是2007 年高考,我们学校本科上线总人数为 53 人(含艺体类)。其中,中职考生 600 分以上的达到 32 人。2008 年,黄石市的高考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荣获“高考质量优秀奖”。我们学校实行班主任双岗制,即每个班特设副班主任一名,协助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从而做到对学生无间隙跟踪管理。同时,我们校加强学生的自治管理,学生的团代会、学代会定期召开,定期改选学生会、团委会,积极推动学生干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 我们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常开展德育、文学艺术、 体育活动。 各种师生谈心活动, 沟通师生;文学艺术活动方面,有十多个兴趣小组日常活动, 如篮球、 乒乓球、 羽毛球、 田径、 文学、书法、计算机、棋类、舞蹈、器乐等组别活动,更有每年的五月和元旦的全校文艺汇演,以及秋季田径运动会和春季达标运动会。我们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各类建筑设施布局合理,主次道路硬化达标,校园绿化率高。学校投入 300 多万元用于装备更新教育教学设备,提升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全校装备标准化教室 20 个、多媒体报告厅(演示室)2 个、微机室 2 个、数字语音室 1 个、实验室 4 个、通用技术实验室 3 个;学校藏书 10 万册、正版数字图书馆电子藏书 30 万册;建有计算机局域网为核心的校园网、学校为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各一部、教室装备了高亮度投影仪;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电台,装备了数字摄录编播视音频系统;通过宽带与局域网、互联网直接联网校内实现了信息共享、电子阅览、电子备课及办公管理一体化。我们学校的规模也日益扩大,2009 年,全校教学班发展到 21个,学生人数达到 1100 余人。我们学校现有专职教师 73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3 人,本科学历占 100%;高级教师有 23 人,黄石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7 人。教师老中青搭配,呈现年轻化趋势,35 岁以下占 42 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还地桥高中有三大特色。一是依托管理, 促进 “低进高出” 。 还地桥高中重视管理, 坚持 “三分教七分管”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目的是力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养成积极上进品质,引导学生注重学业实际,最终达到升学成材的“低进高出”教学目标。二是举办中职,保障学生轻松高考。自 1997 年起,还地桥高中尊重学生成材的意愿开办中职班。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考入本科院校,已成为学生们对中职升本的最好总结。多年来,广大学子得益于这一成材捷径而考入二本院校,浓妆重彩地书写了众多高考传奇。普职并举,“两条腿走路”是还地桥高中对升学模式创新的最大亮点。为此,周边地区的一些高中前来我校探宝问经,也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三是兴趣引路 , 走艺术体育升学之路。同其他学校一样,还地桥高中也十分重视艺术体育的升学之路。不同的是,我校紧紧依靠兴趣来引路。近年来 , 学校开办了十多个兴趣小组,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也有了升学的新路子。近年来 , 还地桥高中的体育、艺术特长生升学数不断增长,升学率在全市领先。在 55 年的发展历程中 , 还地桥高中共为国家培养了 11600多名高中毕业生;为北大、清华、复旦等顶尖高等院校和军事院校输送了人才新生 20 多人;为中央美院、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北京体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输送了 30 余名音、体、美、传媒专业学生。更有张奇雄等 12 名同学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还地桥高中的校友立足全球各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人生的辉煌。他们中有数百位已是国内著名企业家或各界名家,160 多位正在黄石地区担当科级以上的领导职务。还地桥高中先后荣获“大冶县红旗单位”、“湖北省军区、省教育厅招飞先进单位”、“黄石教育先进单位”、“大冶市安全文明校园”、“黄石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2009 年 9 月份被定为湖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侯选样本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云霄”。
附:本校历任学校负责人(以任职时间先后为序)
1958 年 9 月~ 1965 年
校长:余藻香
1966 年 9 月~ 1976 年
校长:余藻香
1977 年 9 月~ 1992 年
校长、书记:余藻香、余胄安
副校长、副书记:毛雁群、董相贤、占志明、黄述先
1993 年 9 月~ 2008 年
校长、书记:余胄安、占志明、杜咏华、占树亭、胡千名、
占树亭、曹旭东
副校长、副书记:黄述先、李相平、黄朝道、向其猛
2009 年至今
校长、书记:曹旭东、尹义才、胡劲松
副校长、副书记:李相平、向其猛、胡优民、卫书祥

Jefferey(2014-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