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不少历史学家对唐宋以前达摩在嵩山活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颇有建树的观点,他也提出了种种疑问。早在1927年8月,著名学者胡适就写了《苦提达摩考》,北京大学教授温玉成著《少林访古》一书,全面系统地重新考察认证了少林寺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研究佛教禅宗文化源头开了先河。据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记载:“达摩东来,面壁泌阳大湖山,得道,善训虑。世远失纪,今山巅有遗迹”。[1]而且清康熙五十四年《泌阳县志》疆域图上标有“达摩山”的地名。根据对苦提达摩在泌阳大湖山面壁史料记载,引起了笔者研究的兴趣。
首先从县志记载分析,“达摩东来”是指达摩南朝宋。到广州,过金陵(今南京)与梁武帝(萧衍)面谈,其对话没有得到梁武帝的赞同,遂渡江北行。在当时中国南北疆域分割,人口稀少,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达摩向中国北方的王朝魏都洛阳进发,一路上饱受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泌阳县位于魏都洛阳偏东南方,南京在泌阳大湖山东南方,达摩北上是从南京经泌阳至洛阳,由东南向西北的进行路线。泌阳的大湖山东连江淮平原,西接南阳盆地,北通魏都洛阳,而泌阳大湖山是必经之地,泌阳的大湖山和铜山(大佛山)是山脉相连。笔者曾考证了大湖山山系,铜山是大湖山余脉。大湖山周围有石寨墙,山顶并没有佛教寺院的蛛丝马迹。而铜山海拔632米,山巅从汉代就有寺院遗迹,考古发现有汉代的铁瓦和汉砖,山巅下有石壁、石洞,还有汉代僧人凿雕的蓄水池。与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记载的“今山巅有遗迹”相符。远古时候的大湖山,方圆数百里内,古树参天,森林密布,虎、狼、野猪等野生动物横行。达摩在这里面壁禅坐修行,如果他没有高强的武功,面对成群出没的虎豹,很难在这深山老林中生存下去。因此,县志记载,说他有善训虎的特点,当时以他超群的武艺征服老虎的本领是赫赫有名的。他只所以有“善训虎”的本领,成他高强的武功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嵩山五乳峰禅坐时向他的弟子们传授《易筋经》的说法是可信的。在中原大地上也广泛流传着“少林武术起源于达摩”的传说。清康道《泌阳县志》记载的“达摩,善训虎”之说,可以肯定地说达摩是具有武功高强的僧人,从而为“少林武术起源于达摩”的说法找到了理论根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