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广场坐落在阿荣旗那吉屯镇新区,2002年10月16日落成启用。 踏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大理石碑座,上书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的“王杰广场”4个金色大字。广场中央矗立着由天津“泥人张”第三代传人王有为先生设计承建的高4.8米的英雄王杰的半身铜像,基座上是迟浩田将军题写的“弘扬王杰革命精神,军民共建祖国边疆”16个金色大字。
广场北侧是一片碑林,上边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王杰的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抄录王杰生前写的一首小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朱德的题词是:“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碑林的另一部分是用浮雕形式记录的王杰英雄事迹:施工工地挥汗如雨,为驻地人民群众做好事,在民兵训练中舍己救人……栩栩如生,生动感人。
在兴建王杰广场时,阿荣旗各族干部群众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质,征地拆迁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大家纷纷踊跃捐款,在阿荣旗工作过的同志、下过乡的知青,阿荣旗在外地工作的学子,听到消息后纷纷慷慨解囊,短短的3个半月时间内就收到捐款172.2万元。这里面凝聚了无限的爱心,深埋着一个又一个深情故事,也包含了太多的企盼,又见证着无数人对英雄的敬仰。 王杰广场启用后,随着各种活动的不断开展,它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在阿荣旗,每个来阿荣旗工作的领导和外地的游客都要前往参观和瞻仰。王杰广场还成为一些友邻省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纪念馆征集到烈士许多私人物品 2004年,王杰纪念馆在阿荣旗落成,与王杰广场遥相呼应,每年有3万多人前来参观。王杰牺牲于1965年,年仅23岁。为了纪念英雄光辉的一生,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1965平方米,馆前台阶为23级。纪念馆东西长54米,南北宽17米,最高点为17.2米,是旗标志性建筑之一。纪念馆采用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是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三馆合一的综合性场馆。
王杰纪念馆坐南向北,一进馆,是一尊英雄雕像。纪念馆里珍藏着烈士的遗物,有英雄当年穿过的军装,施工用过的工具,包括给未婚妻的挎包、围巾、钱包等,还有烈士的家信和日记。睹物思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王杰的日记书写认真,内容充实,精神高尚。在日记本的许多地方都贴有英模人物画像,抄录了许多英雄的豪言壮语,足见英雄人物对王杰的成长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在他的日记里,有8处提到黄继光,6处提到董存瑞,33处提到雷锋。他还提到邱少云、罗光燮、安业民、刘胡兰、向秀丽、欧阳海、谢臣,还提到王若飞、方志敏等革命烈士。
2010年,为纪念王杰牺牲45周年,经过近一年的征集,王杰纪念馆从全国各地征集到了王杰烈士的日记、画册、图片、歌唱王杰的歌曲、原王杰展览馆的解说词等许多宝贵的资料,此次共充实了50余件展品。王杰烈士事迹陈列展厅面积220平方米,于2005年6月1日布展完成正式向全社会开放,日均接待观众近百人。根据王杰烈士生平,展览分为4个部分:崇高的情怀、闪光的足迹、英雄的启迪、时代的回声,共展览图片169张,实物40多件。
现在,王杰广场、王杰纪念馆已经成为阿荣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群众纷纷前来参观,每年民兵开训、学生开学都要到王杰广场和纪念馆瞻仰、宣誓,接受教育。国防教育的深入普及,也带动了全旗的参军热和拥军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