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是距今一个五、六千年间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辽宁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长城对东北人来说,不是一道风景,而是一堵墙。”素素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长城外面是关外,是异族,甚至连文献古籍都不肯多提一句。
考古学家李济是清醒的,他在生前留下了一句话:“2000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上了秦始皇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我们要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老家”的气息首先从内蒙古赤峰市郊那片红褐色的山峦间弥漫开来,被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嗅到了,借着在喀喇沁王府当家教的机会,他优哉游哉地做起了田野考察,并于1914年发表了《东蒙的原始居民》,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明信息。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红山文化的发展高度缺乏充分的估计,以至于遗址周边不断出现精美玉器,它们却一直被认为是商周甚至是汉代文物。直到1984年8月4日,考古学家发掘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发现该墓主人头下枕着一件马蹄形玉器,胸部放置一对玉猪龙,人们这才相信,如此精美的玉器,是5000多年前红山人的杰作。
再看牛河梁,是何等的气魄——方圆50平方公里范围内,女神庙位于主梁山顶,祭坛、积石冢、大平台、金字塔等20多处建筑次第排开,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大小山头,随山就势,错落有致,一呼百应。
专家惊呼:牛河梁坛、庙、冢的格局,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沿中轴线布局、天圆地方、东西对称的理念,非常像天坛、太庙与明十三陵。
相比天坛,素素更中意牛河梁的大气:“它高居河川与山口的梁顶,俯瞰大凌河开阔的河道。对天对地对万物,那是何等庄严何等痛快的倾诉和表达!”作家进而想象,“当年在这个广场上祈天求地的不可能只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它与女神庙一样,是许多部落或者是一个王国共同的聚会之所。那祭坛从未闲置过,每天都旋转着苍凉的歌舞,飘落着欢乐的泪水,还有无数或圆或碎了的心愿。”
我们一直说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而有据可查的历史只限定在距今4000年的夏代,之前的1000年,即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由于缺乏实物证据一直受到质疑。“更老的老家”终于从地底下走了出来。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刊发消息:“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找到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红山玉龙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因此,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