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区有一种风俗仪式“唱孝歌”,是葬礼上人们重视骨肉之情,尤其对父母(长辈)十分孝敬的一种感情流露。在汉中留坝、宁强、略阳、南郑、镇巴、佛坪一带较为流行。当灵枢未安葬之前,丧主请来歌师,乐师(民间艺人),以唱的形式悼念已故的父母(长辈),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孝歌”大致分三个程序,即开丧场、唱孝歌和收丧场。开丧场是丧葬祭礼的开端,即“唱孝歌”的开头歌。孝男孝女于黄昏时分守候在灵前,歌、乐师自门外敲着锣鼓进来,即兴编词,见啥唱啥。多从盘古开天辟地唱到大禹治水,再转到亡人身上,也可谈古论今,颂扬历代仙人、名士,最后赞颂一段亡者患病期间儿女们精心护理、床前行孝的事迹。当然,对那些忤逆之子或媳妇也不免唱上一段责备、训斥之词。
唱至正题后,即进入“唱孝歌”高潮,常常一人主歌。内容多是《二十四孝〉》《目莲救母》《王祥卧冰》之类。如果前一歌者唱累了,必须通过“交歌”的形式转于另一歌者,交歌、接歌都以韵白或独唱进行。大约唱到晚饭十分,此时孝男孝女围着灵枢痛哭一阵,松弛一下悲伤的情绪,便向歌、乐师,敬酒递茶、请餐,以示谢忱。
唱孝歌时如泣如诉,甚是悲切动人。孝男孝女亦可自唱父母的养育之恩,前来吊奠的亲戚朋友也可即兴参唱。南郑县的一首综合孝歌,情思绵绵,感人肺腑。
亲戚唱:亲家好像一条蚕/吐尽长丝离阳间/为儿为女吃尽苦/创家立业汗流干/只说你长寿享清福/谁知你早早上了山/幸有儿女能争气/你就含笑在九泉;
朋友唱:昨儿早没见老哥面/今日见你闭了眼/千呼万唤叫不醒/你把老弟撂一边/一对灯笼灭一个/叫我怎不泪涟涟;
儿女唱:哭声爹(娘)呀不言语/抛下冤家好孤凄/自从孩(女)儿生下地/爹(娘)就为我受委屈/冬九寒天(女)尿床/儿(女)睡干来你睡湿/天晴出门你拿伞/饱带干粮热带衣/教儿(女)立站学走路/教儿(女)读书学礼仪/养育大恩何日报/还不如和爹(娘)同路去;
就这样轮番哭唱,一直唱到东方微明才收丧场。收丧场时,凡前唱词中请来的诸位神灵都得一一送走。
送神的歌词大致为:金鸡叫唤天已明/烧些纸钱送神灵/一送天上赵太祖/二送南海观世音/三送挑园刘关张/四送四大天王神/五送五方老祖神/六送果老六郎神/七送天上七姊妹/八送八大金刚神/九送九天玄女神/十送十殿阎罗君。
送神时歌师执“引魂幡”前行,其他歌、乐师持响器跟随,边唱边抛撒纸钱,一直送出村外。
在汉中的乡村丧礼上,这种民俗十分流行,借以超度逝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