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话乡,周至县终南镇

家乡区县: 西安市周至县

大家好,我是秀友张晗,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周至县终南镇。
终南镇位于周至县城正东12公里,镇域总面积6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616亩,辖30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1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64500人,是周至县第一大镇,为周至县东部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划30个村委会。终南镇乃“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现存终南上清太平宫钟馗故里庙。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事业领先。终南镇气候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适合多种果树生长,尤其是猕猴桃、鲜桃等温带水果。现已形成了以大庄寨子,老堡子村为首的猕猴桃,鲜桃生产基地。
周至县终南镇历史沿革: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地处关中大地中部,秦岭北麓,渭河之南,交通便利,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东距西安市60公里,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5公里,108国道自东向西穿过。终南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7、8万人。镇政府驻终南,距县城15千米。西宝公路贯穿东西,支出终富(仁)、终台(楼观)等公路,是县东部商贸交通中心。古迹有马家坡遗址(西周墓葬群)。
终南古镇历史悠久,约形成于西周初期,因南有终南山而得名.曾因山清水秀、村社辏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享誉关中。西周时矢侯封地被封为矢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于终南初次置县,称为周至县。后曾历置宜寿县,终南县,终南郡、周南郡、恒州等,仅置县历史就长达700余年。
终南古镇人文底韵深厚,早在秦汉时期就被视为风水宝地。秦昭王时被封为上林苑。其时,苑内百亩翠竹枝繁云天,百亩垂杨婀娜多姿,称曰长杨宫。汉初“休养生息”之时曾开放秦的苑囿园池让人民耕种,成为米粮之乡。终南镇豆村北有西周墓葬群,学术界称“马家坡遗址”,出土西周青铜器、甲骨文、陶瓷等极珍贵文物。终南镇位于周至县东部,西距县城十五公里,因南有终南山而得名。终南历史悠久,自汉至元1280年以来,历代多次在此设县。史载:周至县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因终南镇山曲水折之地得名盩厔。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清时莅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在所撰写的《关中胜迹图-卷一释名》中载《长安志云》“周至,汉旧县也,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得名”。又据《沿革》引《一统志》云:治在府南一百六十里,汉县属右扶风,后汉省。后魏复置属扶风郡。后周置周南郡兼置恒州,寻并废。《隋志》又有仓城温汤二县寻废。武德二年又析置终南县,贞观八年省。天授二年又属稷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天宝元年改曰宜寿,至德二载复故。乾宁中改属乾州。天复初改属凤翔府,五代及宋因之。金贞佑四年升属恒州,至元初废。毕按《元志》云:至元初并终南入周至,又废恒州,明属西安府,清因之。
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周至、终南、眉县,隶凤翔府。元初废恒州,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属凤翔府。
从以上材料可知,从汉至元终南一直都是周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明清以后终南撤县,周至治所西移至今二曲镇,终南才成为了周至的著名大镇。
周至县终南镇历史文献:
终南镇古城与盩山厔水
屈毓晓 一、 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周人灭商建国后,为屏障政权,东征平叛,营建了东都洛邑,并两次实行分封,将王族亲属和少数异姓重臣封为诸侯,使西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分封在关陇、关中地区的有矢侯国、散氏国、虢国、微国、井(音刑)国、渔(音鱼)国等国。周原为周王室宗庙所在地,由周公、召公、南宫适的采邑。古渔国在宝鸡南部;微国在今甘肃两当、微县一带;散氏国由大散关一线向东至眉县周至黑水以西地带;井国在今凤县、太白一带;虢国在今宝鸡东虢镇、陈仓一带;周邑在今岐山、凤翔、扶凤一带,为各公的采邑之地;矢侯国在今周至黑水以东至涝水一带。当时终南故址为矢侯国的国都所在。
据西周青铜器《散氏盘》铭载:周康王时矢氏和散氏在叫做“豆”的地方会上解决边境纠纷,因此地以精细的用具“豆”而得名,1937年曾在“豆村”出土西周青铜器和“陶豆”碎片,证明“豆”是古代一种食器,“豆”字是一个象形字,字中的“口”是锅,上面一横是锅盖,这是西周时期生产一种食器而留下的名字,做“豆”的村子因此成为豆村。豆村在西周时期终南古城的南塬上,距终南故址近一公里,以亭子坡为界,亭子坡因比古城地势稍高,故在西周及秦汉时埋有大量达官显贵的陵墓。西汉、秦、汉时青铜器及陶制品埋藏丰富,古近代多有文物出土,为研究终南故城周、秦、汉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文物史料依据。
二、 西汉设县,盩厔诞生
早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4世纪)终南、豆村一带就有人类部落居住和生活,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11年)终南原名传说为周之诸侯国矢侯国的国都清平里,距今有2800年的悠久历史。春秋战国至秦襄公8年——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诸侯国后,终南为秦内史管辖之地。前秦221年——公元前206年,在今长安、户县、周至黑水以东一带设皇家上林苑,由竹园头、长杨宫、斑竹园至司竹一带设有大型竹木园林,供皇家涉猎之用,当时终南就为上林苑西部重镇,用竹竿制作兵器的作坊比比皆是,冶铁业和铁器制造业十分发达;由旱路和水路运往咸阳供作战使用。西汉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终南属雍国,刘邦2年(公元前205年)属中地郡辖治。汉高祖9年(公元前198年)属左内史辖。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又改属右内史。
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终南故城设置古盩厔县,属扶凤管辖。成立古盩厔县时,西以黑河与古武功县为邻,由风俗习惯及当今周至东西方言可辨证历史事实。盩山厔水的来历狭义上讲说的是黑河以东以终南为中心的山水胜景和西汉时古盩厔的邑形而非今日广义上的现代周至的盩山厔水。终南故城应为周至的老县城。远在秦岭深山的“老县城”属原佛坪县的老县城遗址。
据《元和郡县志》载:盩厔,古县名,“西汉时旧县,县治在今终南镇西南300米的终南故城”,因建县时,终南故城南依秦岭,城南塬地藓原逶迤,连接秦岭主峰终南山,北有黑、渭二水,西有黑河、田河,东有东河、赤峪、涝河,特别是金牛河,由斑竹园向北,汇集十多处泉水,在城东形成九曲十八弯,流经城东部而过,设有过街廊桥。半城山景半城水,形成六水绕终南胜景。故山峦重叠而为“盩”,流水多而曲折而为“厔”,故以盩山厔水而得县名。与黑河以西的古武功县隔河相望,故黑水以西至眉岐一带有关盩厔县名与周公、召公、南宫适建宗庙等传说无关。
另据《三秦胜迹图》载:盩厔为汉时旧县,县治设在古终南故城,有山而为“盩”,“厔”为水流曲折迂回的假借字,因以“盩厔”而得县名,终南故城在省文物古遗址中也设为终南故城,汉时盩厔建县时,因县治在终南,以终南山水形胜而得县名,故有盩山厔水出终南一说,而今日人们对盩山厔水早已耳熟能详,但对盩山厔水的真正出处和含义却鲜为人知。如因周至古时盛产金矿而誉为“金周至”,户县因盛产银矿而誉为“银户县”一样,对其真正含义和出处出现诠释上的偏差。由此可见,“盩山厔水”的典故出自终南无可非议。
三、 县治变迁,有史可鉴
周至县城又是怎样搬迁到2000年后的二曲镇,有史料为证:周至县古县城在终南故城经历了131年以后,于东汉建武3年(公元27年)将县治所在终南故城的周至县,并入黑河以西的武功县,县治在今二曲镇西古城村一带。北魏太平真君7年(公元446年)又将黑河以西、渭河以北之武功县并入周至县。太和11年(公元487年)又将渭河以北地区析置武功县,黑水以西武功部分划归周至县,县治仍在终南故城。西魏依北魏后期旧制。北周明帝2年(558年)在终南故城设终南郡,辖周至县,原终南故城因水患城毁而南迁至“豆村”,郡县制均以豆村新址而设终南故城。天和2年(567年)撤终南郡,迁终南故城于今终南镇东1公里处,在西河和蛐蜒河之间设置恒州,此时终南故城进一步扩大了建设规模,全城八门,东西依河桥为护城屏障,西南门外开建明心佛寺,在东大街建设古恒州城隍庙。在设古恒州的同时,于今苍峪设苍城县,广济暖泉设温汤县,将周至县治东迁至今户县甘河一带,在涝水以西。因当时官多县少,故而设三县,以便宜官就业。古恒州辖周至、苍城、温汤三县。建德3年(574年)朝廷为屏障傥骆古隘口,由甘河东迁周至县城于今周至县,恒州仍在终南。大象(580年)将苍、温二县并入周至县,恒州仍在终南。隋开皇3年(583年)恒州仍在终南,改由京兆郡管辖。唐武德3年(620年)又析出周至县黑水以东地区设终南县,废恒州,终南县治在古恒州旧址终南第三故城。在镇西南始建响亮碑群,在城北将周时道观改建为北帝宫,为皇家行宫,皇上及朝廷大臣西巡时常驻跸于此。宋扩建为“上清太平宫”。贞观元年(627年)周至、终南二县同隶雍州。贞观8年(634年)废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天宝元年(742年),周至县改名为宜寿县,至德2年(752年)又复名为周至县。由乾宁2年(895年)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光3年(925年)至宋(1106年)周至属凤翔府管辖。太平兴国3年,宋太宗颁诏在终南镇北兴建“上清太平宫”,号称玉皇大帝“人间行宫”。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在终南设清平军,改终南镇为清平镇,划黑河以东涝河以西地区设终南县,军县镇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辖。金金佑4年(1216年)于今周至县东辛家庙二次设恒州,辖周至、终南、眉县三县,元初至元8年(1264——1278年)废除二次设的恒州,将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因元兵入终南,烧毁城东半部和上清太平宫等宫观寺庙及城隍庙,终南故城由八门缩小为六门,向西缩回近1公里,原东大街城隍庙被弃置城外东关。至此,终南故城历经了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历经周、秦、汉、唐、宋、元各朝的辉煌里程,
终南县:陕西历史上唯一的宗教文化特区
在我国的历史版图上,有许多以山名为政区名称的州县,而其中作为宗教文化特别行政区出现的则寥寥无几,陕西就曾经有一个,设置时间长达一个半世纪,这就是终南县。
终南县因终南山而得名。而终南山有广、中、狭三义:广义终南山指今人谓之大秦岭;中义终南山则指西起太白、东至蓝田这一段秦岭山脉;狭义终南山仅为今周至、户县、长安三县区辖境内的秦岭北麓,其地理概念向北延伸至渭河以南的浅山丘陵平原地带。终南山在历史上被称为洞天福地。
终南镇地处古“上林苑”“长扬宫”遗址,自古就以花木闻名。全镇拥有大小15个苗木花卉企业。一年四季树常青,花常开。
终南镇地势平坦,土壤疏松,灌溉方便,种植蔬菜的条件得天独厚。全镇从事蔬菜种植的有4000多户,种植规模规1.2万亩,涉及三湾、双明、东西大坚等7个村。终南的蔬菜以品种多,数量大,品质优,信誉好,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每天供应西安、兰州、银川等地的蔬菜达500多吨,菜农收入40多万元。终南镇现已取得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其中黄瓜
终南镇的鲜桃、西芹、苦瓜、番茄、韭菜等5种蔬菜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检测。
周至县终南镇是陕西历史上唯一的宗教文化特区。

秀友—张晗(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