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剧院

家乡区县: 南通市崇川区

  更俗剧院2000年底开工兴建,由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设计师仲德昆教授设计,占地面积近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大厅宽敞舒适,剧院内有座位1200多个,舞台具有升降功能,可接待国内外大型剧团的演出。电影城设施一流,环境优雅。
更俗剧院

“更俗”之名,张謇意在更改旧俗,树立新风。更俗剧场是改良戏剧的实验基地,通俗教育的良好课堂,曾出现京、昆、话三个剧种同台争艳的格局,在当时独树一帜,充分反映了南通在我国近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剧场建成后,全国名演员如梅兰芳、余叔岩、王夙卿、程砚秋、谭富英、杨小楼等相继而来,特别是梅兰芳三次来更俗剧场演出,盛况空前,影响深远。解放后改名为人民剧场。九十年代被拆除。


  新世纪之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投资近6000万元重建剧场,由东南大学工程设计院设计,2002年9月20日正式开业,名为更俗剧院。更俗剧院由一个演艺大厅和三个电影小厅组成。大堂装饰以暖色调为主,高雅而圣洁。大堂迎面主楼梯平台上,是具有中国壁画之父之称的南通著名籍画家袁运甫先生为剧院精心创作的大型玻璃壁画《色彩的旋律》,壁画在更俗剧场百年历史中融进戏剧元素,极富视觉冲击力。更俗剧院可以接待国内外所有大型剧团的演出。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残疾人专用通道,为残疾人欣赏高雅艺术提供了方便,体现了剧院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百年前,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就从艺术审美教育的角度敏感地认识到“教育以戏剧为易观感。”大凡南通百姓,都不会忘记在桃坞路46号,有一座独特的戏剧文化艺术殿堂——更俗剧场。“更俗”,记忆了张謇先生与梅兰芳、欧阳予倩等大艺术家的友谊交往,更传诵了一位实业家与艺术家联手的佳话;“更俗”,这是张謇先生为南通留下的无数江海文化资源中不可忘却的宝贵人文遗产。
1919年张謇先生在欧阳予倩的提议下,创办了旨在培养戏剧人才的伶工学社,张謇先生在南通城西南、桃坞路西端创建的“更俗剧场”,在当时堪称全国一流。剧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孙支厦仿上海新舞台设计,外观呈马蹄形,由观众厅、舞台、四合院演员宿舍和梅欧阁等组成。观众厅分上下两层,1200个座位;舞台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剧场建立初,张謇力邀京剧大师梅兰芳来通献演他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的拿手杰作《贵妃醉酒》,并与欧阳予倩同台献艺。张謇先生主张艺术家应互相携手,互取所长,共同进步,故特在更俗剧场设梅欧阁,以纪念和表扬两位艺术大师的卓越成就和团结合作。梅欧阁设在更俗剧场前台大门的楼上,三间青砖瓦房加东西两个阳台,共约80平方米。张謇先生仿翁同龢字体,亲书匾额“梅欧阁”,并撰书联语一副“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两边壁上用玻璃贮放梅、欧剧照各12幅,梅东欧西,梅的剧照有“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木兰从军”“嫦娥奔月”等,欧的剧照有“宝蟾送酒”“馒头姑庵”“晴雯补裘”及话剧剧照等。玻璃框上面,则挂梅兰芳到通时的各式照片,即在轮埠、剧场前、濠南别业、候亭等处所摄。梅欧阁窗明几净,清雅脱俗,引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1920年,张謇先生刻梅欧阁诗录,除张、梅、欧三人的诗歌外,还有各界名流所作,如吕鹿笙、方唯一、曹文麟、张梅庵等,洋洋大观,集一时之盛。梅欧阁纪念馆是中国近代戏剧第一纪念馆,它记忆了张謇先生与梅兰芳、欧阳予倩等大艺术家的友谊,更传诵了一位大实业家与两位大艺术家联手的佳话,梅欧阁不仅在国内戏剧界有深远意义,在国际上亦有广泛影响。

梧桐子家乡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chongchuan.html
网络能力营销秀主页——http://abc.wm23.com/petrz

whatever(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