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及历史名人
早在500多年前,我国东南一带崇尚“家有王氏之书,人传安丰之学”。“王氏”——盐民出身的明代哲学家王艮、“安丰”——王艮的故里,苏北通榆文化带上的千年古镇、“安丰之学”——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以百姓日用之道为本”的朴素唯物主义命题。可见,当时安丰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王艮思想影响范围之广大。
安丰这块古老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起于距今1280年的唐开元元年(713年)。据考,安丰初名东淘,地濒沧海,常遭海涛侵袭,致使地方不宁,民不聊生。至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西溪盐仓监范仲淹率民夫,修海堤,以挡海潮,方改名安丰。“安”寓安居乐业之意,“丰”寄丰衣足食之愿。为实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之愿望,安丰人民搏击海涛,烧囟煎盐,推动了历史前进。至清嘉庆年间,安丰已有19694家灶户,48413名灶丁。盐业发达带来集镇繁荣、商业兴旺,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七里长街,路面皆砖石铺砌而成。街道两旁,屋宇鳞叠,商贾辐辏。街道东侧海河为水路盐运要道;街西串场河直达长江。街道两侧有东西贯能通巷道13条,两河之上架设16座桥梁,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远近商贾,云集于此,店、行、坊、馆遍设古镇。全镇有纯商业行业40多个,店铺800多家,商贩2300有余,经营棉布、酒酱、八鲜、南北货、鲜肉、茶叶、家具、中西药品、瓷器等几千种商品,收购棉布、粮食、草鞋、鲜蛋等农副土特产品,生产食油、粮为、茶干、茶食、糕点、旱烟、首饰等几百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交通,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孕育了古镇的文化。值得安丰人民自豪的是古镇拥有永载史册的盐民哲学家王艮和平民诗人吴嘉纪。王艮(1483-1540年),字汝止,号心斋,出身盐丁之家。在那世态动荡,民不聊生的岁月里。迫于生计,王艮曾19岁、23岁、25岁时三度贩运食盐,商游山东,拜谒孔庙,发奋说:“孔子是人,我亦是人”。从此,开始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探索,38岁时拜王守仁为师,从关心人民的经济、生活出发,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和“以百姓日用之道为本”的朴素唯物主义命题。吴嘉纪(1618-1684年),字宾贤,见解超人,州试第一。1645年4月,清军攻破扬州古城后,吴嘉纪隐居家乡,专工诗作。其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不蔽风雨,自颜其居为“陋轩”。他苦吟欺骗中,著成风格健劲,语言朴素,反映盐民、灾民疾苦、揭露清军暴行的《陋轩诗》。如描写盐碱地民劳苦的《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的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诗人以“炎日”之“凉”,烘托出六月煎盐之苦,成了诗歌史上的绝唱。
王艮、吴嘉纪的刻苦求知、严谨治学的精神代代相传,据《扬州府志》等统计,明、清以来安丰有进士、举人逾百名,有著述者达22人,著作30余部,其中代表性的有袁承业的《明儒王心斋先生全集》、王元的《投壶谱》、《大学浅臆》、王大经的《独善堂文集》袁啸竹的《啸竹诗钞》等。载入《辞海》的有 2人,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有3人,载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的有5人。《东台市志》收录了全市 39名历史名人,安丰就有10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