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16丧葬风俗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送 终·
“养老送终”自古以来都是晚辈对长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人弥留之际,子孙眷属要日夜守护在病榻前,谓之“送终”。若子女在外须把他们召回,子女闻讯后必须尽快赶回侍候老人,以尽为人子的孝心。若病危老人是女性还要及时通知娘家,不然会受埋怨甚至发生纠纷。老人咽气时若有子孙都在病床前目送他(她)终了人生,认为老人是有福气的“好命人”,若夫子孙为老人送终往往会被视为“不孝”,人们也会为老人感到遗憾。
搬 铺
又称徙铺、入厅堂,旧时讲究 “寿终正寝”。病危时要把病人从偏房寝室搬铺到正寝(正厅、堂屋),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场所,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可以与祖宗、亲属团聚。若寿终于偏房侧室,死者魂魄会滞留在寝室床架上,不易超度转生。搬铺在民间普遍视为礼遇,旧时上寿的人(年满50岁且有子女者)才有资格搬铺到正寝。若病危者父母健在,一般不能搬铺到正厅,只能搬到后厅或下厅,搬铺正寝后,子孙眷属时刻守护在病人身旁。至今农村一些老人担心不能“寿终正寝”以至于不愿外出,病重期间更不愿住院治疗。被搬铺正寝者自知己不久于人世,神智尚清者往往要召唤子孙交待后事,分配遗物。
初 丧
气绝后全家哀哭,放“落气炮”、烧“倒头纸”,点水油灯。初丧时,要在遗体的足部下方(有的地方在遗体头部上方)点一盏油灯或一支蜡烛,称“长明灯”或“脚尾灯”、“脚尾烛”,此灯火不能熄灭,寓意为死者照明赴黄泉之路。同时要点上冥香,焚纸钱,供上一碗面,用筷子担起,放在死者的头部上方,俗称“枕头饭”,又称“走路饭”。
报 丧
报丧又称讣告、讣闻、报亡、报死等,父母死后,儿女都要披麻戴孝执哭丧棒,往本族家和内亲家告诉死丧消息,称“报丧”。报丧旨在将死亡日期告诉亲友,告知亲友参加丧事,同时通告与死者有相冲克的人(如孕妇)不要近前。由族人持丧帖书或口头到亲友家报丧。忌讳说“死”字,一般用“老了”、“过世了”来代替。第三种是孝子亲自到亲友家报丧。在外地子女得立即赶回,称“奔丧”。
小 殓
以衣衾裹尸谓之小殓。在尸骨未寒时,给死者理发、净身、更衣。净身即为死者浴尸,一般只是象征性地擦洗几下,浴尸水不能随便泼倒地上。更衣俗称“穿寿服”、“套衫”等,寿衣的层数多忌偶数,一般是上衣七重,裤子五重,寿衣的里面几层不用钮扣,而用带子打死结。给寿衣打结时,口中往往念道:“活人打活结,死人打死结,剩下的由子孙得。”入棺内要给死者装钱口袋,内装纸钱,另有打狗馍馍装入棺,旧传至冥途驱鬼饲犬。
哭 丧
亲人去世,孝眷悲痛,以哭声来表达哀悼之情,称为哭丧。哭丧通常是边哭边诉说死者生前的劳绩和对死者的眷念之情。旧时哭丧时有一定的音调和内容,音律低沉,句末往往有拖腔拔调的韵律和装饰音,随口填词编唱,或寄托哀思,或诉说身世,或发泄内愤。
守 灵
设灵堂守灵,俗称守铺,由孝眷日夜守护在遗体旁,以表孝心。灵堂以肃穆为基调,挂青、黑色孝帐,设灵位,灵堂上设香案,供果品、香烛等。在灵床前另搭一床铺守护。守灵的职责还有二个:一是保证脚尾灯(长明灯)长明不灭和香火不断。二是防止猫和老鼠接近尸体,俗信猫从尸体上跃过,尸体会变成僵尸跃起扑人,此时只有急中生智,将扫帚或枕头之类的物体扔给僵尸抱住,才可脱险。
大 殓
将遗体放入棺材,谓之大殓,又称入殓。通常在死后第三天举行大殓礼。
棺木多是预先备办,一般上50岁的人就有资格预制棺木。棺木的材料以柏木为主,由四块木板做成的称“四甲”,六块板做成的称“六甲”,“八块板”做成的称“八甲”。“四甲”为上等,“六甲”次之,“八甲”又次之,富裕的内置金匣,棺外套椁,合称“棺椁”。做棺木时女儿女婿要待匠,棺木大多漆黑色,棺头要写上“福” (男性)或“寿” (女性)字。然后将做好的棺木放在堂屋,男性用的在左侧,女性用的在右侧,此后,不能随意移动,更不能打开。入殓时,棺材内一般要放些草木灰再铺上被单。移尸入棺时,须用雨伞斗笠之类的雨具遮盖遗体头部,俗谓若死者见到天日,日后会闹鬼。孝眷的眼泪忌讳滴在遗体上。遗体在棺内的位置也有定规,俗云:“男顶天,女立地”。即男尸的头部要顶着棺材上端,而女尸的脚部要顶着棺材下端。放好遗体后,盖上水被,以白布盖住面部,据传此俗源于清初,表示作为明代遗民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先祖。并设灵堂,供亲友吊唁。富家则还请僧、道念经超渡,做道场。做道场按经济状况的不同为3天、5天、7天、10天。道场要插招魂幡,做几天,插几根。白天是念经,晚上拜唱(唱孝歌),晚上大开路,招亡破狱(男),破血河(女),放河灯(高梁杆作的船,点蜡);燃蜡供天,点地灯(盏形灯),劝函(戏鬼神走),坐高台,打鬼弹子(3--4张大桌子重叠到一起,米豆腐切小块为弹子)。然后择期而葬。
民间的丧葬都是木棺土葬,丧礼繁简视家境贫富而定,一般人都以父母丧葬为大事,要慎重办理。发丧时,将死者用8个人从堂屋抬到地坝,放在凳子上,出枢时,男女孝子披麻戴孝哭泣送灵至坟山土葬。起灵时,送葬上山时沿途放鞭她激“买路钱”,入土时要接五谷,阴阳先生边撒边说死者的好话,后人接五谷,接五谷后立即往家跑,意即走得快发得快,先到家先发。尔后由帮忙的推土。富者生前先修坟墓,以石料建成,刻人物、花纹,中立墓碑,有的坟前建“坟亭子”,穷人坟墓简陋,葬后用石头垒砌成三角形坟头,或以土堆成圆包。
晚辈在墓地生烟火,阴阳先生要按死者的死期甲方推算回刹时间(死者回家),家中要摆酒莱。而后烧七(即七天烧一次纸钱,点香错)。每七天到坟前祭奠一次,共计七七四十九天毕。周年,守孝到第二年死者逝世之日,称“头周年”,以后是“二周年”、“三周年”,都要祭奠。每年“三元”节期也要挂纸焚香祭奠。
建国后,丧葬礼俗从简,多以挂遗像,佩黑纱,戴小白花,献花圈,送祭帐,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推行火化安葬。

angle(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