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是西出厦门岛的重要门户,西北与漳州长泰交界,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区接壤,西南与厦门市海沧区毗邻,东南由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及高集海堤连接厦门岛,位居厦门市的几何中心和厦漳泉三角地带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独特。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规划总面积为32.06平方公里,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历经发展,集美正成为厦门市重要的工业区、文教区和新城区。全区总面积27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万人,下辖灌口、后溪两个镇,杏林、集美、侨英、杏滨四个街道办事处,35个社区居委会,21个行政村。集美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六个主要特点:
一是交通网络便捷发达。集美的铁路交通密集度居全省第一,鹰厦铁路与福厦、厦深、龙厦、福厦城际铁路四条铁路汇于坐落在集美后溪的厦门北站。厦门北站是国家“四纵四横”沿海铁路快速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集美的公路四通八达,沈海高速公路、324国道、319国道及厦门岛外快速路贯穿于整个集美。集美还是厦门岛内外的重要承接口。厦门岛六个进出岛通道中的三桥一堤(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厦集海堤)通过集美,快速公交系统(BRT)迅速延伸,BRT1号线、2号线通过集美。集美的海空交通非常便捷。集美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5公里;距东渡港6公里,海沧港12公里;距海上客运码头8公里,高崎火车货运站3公里。
二是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现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和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三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园区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全区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3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有80家,拥有正新(轮胎)、金龙汽车、厦工、安妮、樱花、LEELEN(立林)、WISH(伟士)等中国驰名商标,大力培育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五大百亿产业链。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营运中心等领域,目前正全力推进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厦门北站营运中心、厦门北站圣果院商业区和前场物流园区等重特大项目的建设和招商。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工业总产值505亿元,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660元和9875元,合同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4亿美元。
三是新城区建设全面推进。以“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为三大发展平台,全面实施城市化进程,城市建成区已拓展至5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集美、杏林、灌口、后溪四大片区的城市框架。2010年7月,厦门经济特区由岛内扩大到全市,集美正式纳入经济特区的范围。并在《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升格为厦门中心城区。集美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突出西亭新城核心区建设,带动原有四大片区的发展,形成“一心四片”蝶形发展的新城区格局。其中新城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双百”:建成区达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
四是人才教育资源丰厚。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教育资源丰厚,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校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目前文教区已有中科院环境研究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9所高等院校、10多万师生,目标是建成全省高级人才培育中心、科研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五是旅游产业推陈出新。旅游资源丰富,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到集美学村,赞叹说,我走过世界很多学校从来没看过这么漂亮的校园。目前基本形成“一地一园两线”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地”指久负盛名、国家4A级景区“陈嘉庚纪念胜地”;“一园”指园博苑,全球最大的水上园博园;“两线”分别指18公里长的海湾休闲景观线和涵盖92平方公里的山地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滑草场。定期举办的海峡两岸龙舟赛、中国汽车越野锦标赛、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CBO)。2009年到集美的游客已突破240万人次。
六是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拥有厦门第二医院、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厦门市疾病控制中心等优质卫生服务设施。以及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嘉庚纪念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绿洲计划”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涵盖养老、医疗、教育、培训、就业、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困难群体救助等多个领域。
厦门集美专题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wsapple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