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为蒙古语,有“娱乐”之意。来源于“男子三项那达慕(娱乐)”。从古以来,蒙古民族男子赛马、摔跤、射箭称之为“男子三项那达慕”。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娱乐项目,也就是这三项,因而将草原上的娱乐性盛会称之为“那达慕”大会。 成吉思汗陵园每年举行盛大的传统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期间举行成吉思汗祭祀活动,并举行以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民族男子三项技能比赛为主,由文艺演出、物资交流等多项活动相助。成吉思汗陵园那达慕大会,是鄂尔多斯草原一年一度的盛大集会。成吉思汗陵,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查干苏鲁克大祭期间举办盛大的集会。来自大漠南北广阔地区的蒙古族群众数万人骑马、赶车,拉着蒙古包或毡帐,携带生活用品,聚集在成吉思汗八白宫所在地大伊金霍洛巴音昌霍格草原,参加为期近十天的盛大的祭典活动。在此期间,远近的诸多商人也带着各种商品赶到这里,使整个巴音昌霍格草原布满宫帐、蒙古包,到处是人山人海,形成空前的物资交流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4月26日举行查干苏鲁克大祭时,由伊克昭盟自治政府主持集会,增加了摔跤、赛马等蒙古民族传统比赛项目。1952年查干苏鲁克大祭时,又增加民族歌舞演出和放映电影。从此,每年在查干苏鲁克大祭期间正式举行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根据气候原因,从1956年,成吉思汗新陵建成以后,将在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期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改为农历五月十五成吉思汗夏季淖尔大祭期间举行。“文革”以后,于1977年恢复成吉思汗祭奠以后,那达慕会改在八月初举行。
在成吉思汗陵园所在地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不仅保留了蒙古族特有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三项男子竞技内容,而且也体现着鄂尔多斯那达慕的特点,在竞技内容中有鄂尔多斯特有的走马、公马赛和鄂尔多斯式摔跤等项目。
走马赛,为技巧性很强的竞赛。参赛的骑手多为有经验的男子。参赛的走马要备上精美的鞍辔,把骏马打扮得漂漂亮亮。走马的步伐,前后蹄一顺交错,既快又稳,姿势和谐、优美。在鄂尔多斯沙漠地区走马很多,因此在那达慕中举行这一赛事。
奔马赛,也称“速度赛马”。奔马赛为长距离的比赛,是一种毅力性赛马。为了减轻马的负荷,奔马都不备鞍,骑手多为少年儿童。参加奔马赛的骏马一般较多,少则数十,多则逾百。头马冲过终点时,祝颂人将彩带披在头马身上,并手捧哈达,将鲜奶抹在马头上,咏诵《骏马赞》:
额头上有月亮
月亮中有太阳
明星般的眼睛
苍狼般的双耳
大象般的头颅
鱼鳞般的腭纹
苍天恩赐给的
快骏马之后代
成吉思汗马群中的
黑骒马之驹……
赛马时,不仅对头马咏诵《骏马赞》,而且对获得第二至第十名的马,以及最末尾的马都有专门的颂词,祝颂人一一进行赞颂。赛马结束时,不仅给优胜者颁奖,而且对末尾的马和骑手也要颁发象征性的奖品。
公马赛,是属于礼仪性赛马。其赛程距离并不远,主要表达草原五畜兴旺之意。公马赛结束时,同样对获一至十名及末尾公马进行赞颂,表达鄂尔多斯蒙古人对骏马的宠爱。
在成吉思汗陵园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原为鄂尔多斯式“博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蒙古式摔跤项目。
鄂尔多斯博克,是非常自由式的摔跤方式,没有特别的服装,只将蒙古袍脱下,用各自的腰带,斜搭在肩腰之间,双手攥紧不放,使用腰部扭动,手部摆动和双腿拌踢等技巧摔倒对方,这完全是力量均衡式的较量。鄂尔多斯式摔跤不分年龄、不限时间。由于有时持续时间长达半天,也是耐心、恒心、信心与决心的较量。
蒙古式摔跤,要身着多层帆布和香牛皮制作的坎肩式摔跤服。双方以抢攻来占据主动,战胜对方。
不论蒙古式摔跤还是鄂尔多斯式摔跤,摔跤手出场时,祝颂人咏诵祝赞词:
高山能被他搬动,
大树能被他拔起,
他的眼里已没有勇士,
周边草原已没有对手……
祝颂完毕,双方摔跤手挥手跳跃着,拟作雄鹰展翅的舞姿进入赛场,开始比赛。
鄂尔多斯蒙古人,几百年来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弓箭。成吉思汗弓箭,作为八白宫供奉圣物之一,在鄂尔多斯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因此,在那达慕大会上的射箭比赛,主要为继承传统、显示鄂尔多斯蒙古人威风而进行的。
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不限。静射,是从固定的方位上射击目标;骑射,是从奔跑的马上向左右目标射箭。
成吉思汗陵园所在地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一般在成吉思汗大祭期间举行。那达慕大会期间,除举行传统的竞赛活动之外,还举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鄂尔多斯民歌比赛,举办民俗民间文化展览,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展销等多项活动,成为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大展示。
代言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hangjin.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