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丰城孔庙,是丰城市镇年代久远、州县遐名的历史文物古迹之一。过去,在全国的著名孔庙建筑群中,以它的规模、建制的完备、曾为“全国三个半孔庙”中之一位。
丰城孔庙坐落在丰城市剑光镇东门(即现丰城第一中学所在地),原建筑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是江西省最大孔庙建筑之一。宋绍兴十三年(1143)由县治东南迁建于此,为宋、元、明、清四代丰城学宫和祭祀孔子之所。至民国23年(1934)修建后,改名“孔庙”。元至元、大德、皇庆年间均有复修,元末周围建筑毁于战火,仅存大成殿宇。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恢复原貌。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屡有修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太成殿及两楹。至此孔庙形成宏大规模,闻名全国。
丰城孔庙,始称学宫。据载。唐永徽二年(651年)丰城迁县治于今址时,建于县治东南(遗址不可考)。宋绍兴十三年(1154年)高宗中兴大学、州、县亦相继建学,丰城县令雷继远,乃徙建于治东(即现址)。当时规模“地广五亩、面势惟新、高明宏丽、舍奠及时”。这便是丰城孔庙的原身。嗣后,历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各朝相继增修、扩建、重修、使它规模愈为宏丽,规制更臻完备。[
(二)历史记载
据《县志》材料载,自宋至清前后大小修茸、修建近30余次,大约每隔3—10年便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兴修。其中,以乾隆四年的兴修规模最大、乾隆三年春开始筹划,四年六月兴工、五年秋竣工、前后费时3年,费银6千两,规模也最完备。
对于孔庙的规划和修建,历朝都十分重视,由州、县尹亲率官员邑绅、名宦名儒,博士弟子,相为考稽制度,审理阴阳,精意裁度,择材鸠工,或建、或迁、或增、或饰,力求缔构完美,仰合规制。
孔庙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周围配套附属建筑,均是以大成殿为中轴线展开。殿后建有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江山秀杰楼。殿东建有魁星阁、文昌宫、副斋署、剑匣亭、殿西有正斋署、忠义孝弟祠,龙山书院、讲堂。东西配比匀称翼如。其庙、堂、祠、阁、楼、亭、也均按次增筑高度、使其门高于衢,庙高于门,堂高于庙、楼高于堂、高低梯比俯仰成序,对孔庙周围环境,历代经营者,也着意刻划,如数度迁徙庙前星稠民居,收莲湖、射圃湖,等于苑邑,建故县之文明高塔,取斗牛文笔相辉映之义,使其含辉挹秀于龙山剑水之闻。
关于丰城孔庙辉煌壮丽的规模,清代乾隆间丰城文儒盛逢澜,在《重修儒学记》中作了毫不夸饰的描述:“文庙规模壮丽、金碧辉煌、为千古之所未有。凡直、省,州、县无不仰体”。1945年丰城县立中学(丰城中学)设此后,古建筑失修,兴建校舍,附属建筑群逐渐拆毁。“文化大革命”中,孔像被毁,现仅存大成殿。1984年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祠典》亦列“丰城文庙”条,记述旧时孔的盛况。
丰城夙有“人杰地灵”之誉,是江西的望邑。历代以来,人文辈出,汉有徐穉,唐有王季友,宋有范应铃,元有揭傒斯、熊自得,明有朱善、雷礼,名臣大儒,或掇魁登科鼎甲,或蜚声翰苑,或奏绩部堂,他们之所出,都和丰城传统的历史文化薰陶,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丰城孔庙。它是尊儒重道的重地,兴才育英的最高学府,所以从她悠久的文化传统渊源和她古老的文化艺术建筑价值来说,都不可忽视,对于我们今天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旅游开发,也有着积极意义。
(三)古代江西丰城孔庙的祀典活动
孔庙“大成殿”,又称礼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封谧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九年(1653年),御制横匾须勒各学富)。这是举行祀圣仪典的庄严场所。
丰城孔庙大殿正中,原有孔子巨型塑像。这尊巨像“章甫衮衣,端笏危坐,凛凛如生”。是一般州县所未见。考据这尊圣像,是宋绍兴年间从山东孔子阙里来的。原为丰城宋绍兴年间创建的龙光书院,由陈自俛请宋高宗赐“龙光书院”匾额,并同时请奉祀孔圣,由山东孔子故里迎圣像子书院而来,原奉祀在“龙光书院”,明嘉靖十年(1531年),丰城县令潘颖奉上谕改建书院于县城,迎这尊圣像于“大成殿”。明丰城礼部侍郎徐即登在《重建龙光书院记》中记述了这件事,并描述了原圣像神貌说: “貌俨然,温也厉,威而不猛,与世所传异、厥坐,膝当前,踝向后(即古代跪坐式,亦与今之坐异)”。可惜,这尊具数百年光辉的圣像,也毁于“文革”中。
祭孔祀典是孔庙的中心活动,历朝帝王尊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并颁布了一定的规制祭祀。
一是春秋祭祀。每年于春秋二季仲月上丁日,由县尹率同邑中名宦、缙绅、名儒、博士弟子,举行祭祀仪礼。
再是每年夏五月孔子诞辰日,是日,官绅、仕儒恭敬严肃斋戒一日,进行祀典活动。
此外,春秋试毕,登科掇元极功朝谒祀典活动,按规制凡新科状元登科及第,孔庙大开正门,新科状元披红挂彩,由县府官员,缙绅、名儒陪同,参拜朝谒先圣。其程序十分隆重,进戟门,步丹墀,游泮池,占鳌头,过棂星门经露台,登阶入礼殿,行参拜朝谒礼,然后举行祭祀仪典,再依次朝谒先贤,名宦二祠。仪礼毕,然后鸣锣开道,遍游坊里。
祭典行“太守”之礼,其规制是一豕,七羊,五乐、六奏舞,六脩。
祭庆陈设礼器分簠、豆、尊、罍、爵、洗,盥,鼎等器,按序排列。
礼乐设两阶,有麾幡二架,器乐伴奏有应鼓、鼗鼓、编磐、编钟、笛、箫、笙、琴、瑟、篪、埙、管等。
东西二阶设旌旗各一,奏舞时由舞生执旗以导舞。
乐章六脩—分昭平之章,宣平之章,秩平之章、叙平之章,懿平之章、德之平章,今举共《迎神》昭平之章词谱例如下。
“迎神”昭平之章
羽宫商角 羽徵角商 宫商徵角 羽徽角角
大哉孔子 先觉先知 与天地参 万世之师
角徵宫商 宫徵羽徵 宫商羽角 宫商宫羽
祥徵麟绂 韵答金丝 日月既揭 乾坤清夷
乐章的宫调有定律,如春祭则夹钟为宫倍。应钟起调,秋祭则南吕为宫,仲吕起调。
以上祀典、奏舞等场面,当今在旅游、观光开放热潮中,我们在山东孔府,北京故宫,便可看到这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表演和再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