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与豫陕两省交界。大巴山余脉逶迤之南,秦岭山东延屏障其北,史有“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称。郧县辖18个乡镇,2个国营农林场,338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
郧县地处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北部(小部分在十堰市西部)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间,郧县风光(27张)
汉水上游下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位于鄂豫陕三省边沿,秦岭巴山东延余脉褶皱缓坡地带,史称“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郧县地处“要塞”,境内高山与盆地兼有,沟壑与岗地交错,山野辽阔,地势险要,版土面积3863平方公里,纵跨北纬32°25′至33°16′,横贯东径110°07′至111°16′。南北宽92公里,东西长108公里,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仅6公里,形若金鱼。东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依,西南部与竹山县毗连,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交界,西北部与郧西县相交,北部与陕西省商南县相接,南部与十堰市相依,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郧县城关镇(古为郧阳府城),位于汉江北岸,距省会武汉市535公里,距十堰市仅27公里。郧县的山场、耕地、水域、道路和村庄分别占国土面积的81.2%、10.3%、4%、4.4%,大体构成“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全县辖1个副县级经济开发区,17个乡镇,2个国营农、林场,338个村,国土面积3863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55万人。
2 历史沿革
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
郧县政府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1 古代
夏时,为豫州之西域。商时,武王伐纣,联合庸、卢、濮、蜀、羌、髦、微、彭等方诸国。郧县西南境内有渚河,古称“庸水”,属庸国辖地。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春秋时,楚子伐麇,至于锡穴(今五峰辖地),故为麇国故地。后楚师灭麇国、绞国,郧县境地遂属于秦。
秦统一六国后,隶益州汉中郡。汉因秦制,锡属益州汉中郡,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西汉长利有“郧关”,与锡并属汉中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长利并入锡县,仍属汉中郡。三国时,郧县属魏兴郡。魏在锡立堵阳县(今县西25公里处韩家洲)。
晋太康四年(283年)析锡县复汉长利县。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郧乡县,属魏兴郡,县境内魏兴郡的郧乡县属地,隶荆州。南朝,郧乡县属梁州魏兴郡。齐时,分魏兴郡,东境属上庸,郡北境置齐兴郡,又分郧乡县置齐兴县,为齐兴郡治,领六县,在县境为齐兴、郧乡二县,属梁州。梁太清一年(547年),于梁州齐兴郡置兴州,改齐兴郡为南始平郡,后复改为齐兴。于是,兴州所领在县境为齐兴郡的郧乡、齐兴二县。为广福郡所领广福县。广福当分齐兴置,而郧乡为兴州及齐兴郡治所。又置郧州,所领郡县无考。西魏改梁兴州为丰州。
隋废广福郡,改广福县为安福县,与郧乡县同属豫州淅阳郡。唐武德一年(618年),置南丰州,领郧乡、安福、堵阳三县。堵阳当分郧乡置(在今郧县内),又分郧乡县置长利县(在今郧西县境)。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以郧乡、堵阳、安福属均州。贞观八年(634年),废淅州复置均州。郧乡县属均州。唐天宝一年(742年),改均州为武当郡。唐乾一年(758年)复为均州,隶山南东道。
宋时,郧乡县仍属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宋末省上津县入郧乡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郧县,属均州。明太祖洪武一年(1368年)复置上津县。成化十二年(1476年),于郧阳城置郧阳府,又分郧县南门保置郧西县(即唐时长利县故地)。于是,郧县疆域与其他5县合为郧阳府治,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布政使司为湖北布政使司等,郧县属湖北布政使司,直至清朝灭亡。郧县碑廊
2.2 抚治
郧阳抚治始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县,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
2.3 近代
民国时期,郧县先后隶属湖北省襄阳道、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3年(1934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1947年)12月30日,郧县城解放,时属豫陕鄂第四专署(两郧专署)。
2.4 现代
1950年3月,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12月,郧
阳、襄阳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1965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建制,郧县复归郧阳专署。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并,实行以市带县体制。郧县隶属十堰市所辖。
3 行政区划
郧县辖一个副县级经济开发区,17个乡镇(场),2个国营农、林场,338个行政村,15.27万户,62.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人口12.28万人,农业人口49.83万人。以汉族为主体。
4 自然资源
4.1 矿产资源
全县共发现各类矿产40余种,其中20种矿产探明储量。全县矿产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约2450亿元以上。各类矿产、矿田、矿点、矿化点220多处,分别占十堰地区已发现矿产50种和矿产地566处的80%和38.9%。其中: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钛、锰、金、银、铜、铅、锌、镍、钼、锆、铌、钡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白云石、绿松石、兰石棉;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大理石、滑石、石英石、明钒石、硅石、涂料土、板石、石墨、建筑石料、粘土、河砂等;能源矿石有石煤、铀;水气矿产有地下水、地下热水。
全县矿产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带:1、梅铺到大柳的矾矿、磷矿、重晶石、大理石及其他非金属成矿带;2、伏山、云彩山到大龙山以铁、岩金为主的成矿带;3、渗灌流域矿金矿带,其砂金储量超过10吨;4、红岩背—上阳陂——云盖寺—火烧寺一带的绿松石成矿带;5、许家坡到铺子门、董家湾、李家湾、上塔的多金属矿产成矿带。
全县大、中、小型矿床5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床2处,即安阳老虎道白云岩矿、青山碾子坪白云岩矿;大型矿床5处,主要有世界稀有的鲍峡云盖寺绿松石矿,青山王家沟大理石矿等;中型矿床19处,主要有佛山——云彩山磁铁矿,大柳矾矿,柳陂秦家沟金矿,茅窝金矿,吴家梁磁铁矿,鲍峡铺子门—安城的多金属矿床,董家湾—徐家院的铜铅锌矿,黄家沟、西峰、肖家河、前房、弥院寺、花栗湾、黄家坪、茅窝、板昌岭、王家沟、滔河等地的矿金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