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郊彻楚炯,旧相拥新旌,
路昔青山在,人今白首行。
问农穿稻野,侯节见梅英,
膘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
这是同治八年编修的《随州志·艺文上》中的一首诗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散文革新运动领导人物欧阳修。
欧阳修,祖籍庐陵(今江西永丰),其父欧阳观于景德四年任绵州(今四川绵阳)军事推官,这年6月21日,欧阳修在绵州出生。大中祥符三年,欧阳观病卒于泰州(今江苏泰州)军事判官任上,终年59岁。年方29岁的郑氏携年仅4岁的儿子欧阳修到随州投靠欧阳观的弟弟欧阳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审判官)长达25年,他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欧阳晔的为人给年幼的欧阳修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她常用芦杆当笔,在地上写字以教其子,“荻画学书”的典故即出于此。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17岁的欧阳修在随州应试未中,两年后再试,又未取。22岁时,欧阳修随汉阳军胥偃到京师,次年赴国子监应试,获第一名,赴国学解试,又获第一。天圣四年,24岁的欧阳修自随州荐或礼部应试,再获第一。经过御试旋即进士入第,授将仕郎,充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18年,可以说随州是欧阳修成名成家的摇篮,他在这里吸取了智慧的乳汁。从4岁到22岁,这是人生成长的最难忘的时间段。对于欧阳修来说,使其终身难忘的就是随州城南的李氏东园。李氏乐园是其好友李晓辅的花园。他在《李秀才东园记》中写道:……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 欧阳修22岁离开随州,20年后到随州探望其叔父欧阳晔,故有机会再次到李氏东园故地重游。老友相逢,感慨万千,回返京师洛阳时,他便写了这流传千古的《李氏东园记》,以表达对随州的眷恋之情。他深情地说:“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