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上清寺

家乡区县: 浙江义乌市

上溪镇西南角边陲有座小山,山旁有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上清寺。
上清寺始建于后唐清泰三年(934年),距今已有1075年的历史。宋朝天圣三年(1026年)宋仁宗赵帧赐额“资圣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更名为上清寺。地方百姓又称它为八保殿。由水碓、溪田、寺口蒋、王莲塘、苦竹塘、上楼宅、毛塘楼、鲍宅八村所属故称为上八保殿。寺庙原有上、中、下三进,佛像百樽,并有配套厢房一百多间,鼎盛时期据说和尚有一千余人。占地面积百亩。现存地名:山有寺山、店山。塘有园里塘,寺前塘、寺口头堰等由此可见规模之大。寺内有一口古井深达30余米,终年不竭,水位常年保持不变,井水清甜可口,水温冬暖夏凉。近年在换井水时,从井底清理出宋代四系陶罐等文物(现藏市博物馆)。历经八百多年,曾有几度兴废。传至清嘉庆年间(1770年)和尚清规不严,佛地不洁,心术不正。暗设机关陷阱,霸人妻、抢民女,淫乱无度,贻害一方。有一解元之妹,进香时被和尚用机关陷阱关进水牢。解元闻讯,即报朝庭,皇上派京兵清剿。将和尚揖拿后,遣、关、杀处置。救出解元之妹和民妇一百余人。寺庙被焚成了一堆废墟。现存五、六口水塘,据说是当时机关、陷阱、地下牢房和水牢。
1931年民国时期,一度兴佛之风很盛。当时八保里几个村又酝酿重建上清寺。邀请八保里理事成员,所属各村德高望重,财大气粗的头面人物参加。寺口蒋有名财主蒋雪山、王莲塘王员外、溪田年仅十六岁的祠堂理事长沈堂寅。酒宴摆了几桌,人员陆续到来。先后入座,唯独上席东首一这个座位无人敢坐。此席入座的都是头面人物,如赫赫有名的王莲塘王员外,威震一方的蒋雪山,对东首一这个位不肯入座,站在那里。见沈堂寅年小来迟,想有意戏弄他。叫他坐东首一。沈堂寅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推辞,撩衫就坐。这几位大人,脸露怒色,口不说,心在想,等一会儿有你的好戏看。东首一落座之后,其它位置很快坐齐。大家喝茶、饮酒。酒过三巡,菜过六味。庙里理事长开口说:“各位大人,今日庙里邀请大家来就是商量重建上清寺,请大家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慷慨解囊,广种福田如荷?”话音刚落,大财主蒋雪山接口说:“重建上清寺是件好事,总得靠大家,既然来了,总要出手一点,先请东首一的沈堂寅开开口吧!”大家附和着说:“好”。有的表现出引灾乐祸的情态,有的用同情眼光看他,心里想:看你年纪轻轻如何收场。此时沈堂寅知道有故意向他发难。他一不开口,二不露色,坐在那里吸烟。有的人以为沈堂寅这次下不了台了。正在这时沈堂寅开口了:“这座殿需要造多大?”理事长说:“前后分三殿共十五间。”沈堂寅说:“那好,前殿整座,我一人独造好了。”大家还以为听错了,王员外、蒋雪山惊得目瞪口呆,一睏坐到凳子上半天站不起来。最后大家又问沈堂寅:“此话当真?”堂寅说:“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神佛面前怎可戏言!”他这一讲,大家万分高兴。其它二座殿很快落实。众人高高兴兴离席而去,众口齐颂:沈堂寅,年小量大,仗义疏财,气压群雄,我们八保里出能人,有办法了。有他在就没有办不了的事。”从此乡里称他为一方贤人。
事后,沈堂寅决不食言。会后马上请来石匠、泥水匠、木匠破土动工。派人四出购买材料,搞得热火朝天,不到一年时间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建成。并独自出资请能工巧匠雕塑一组武曲星、关公、周仓、关平神像,塑得惟妙惟肖,十分威武,众人见了人人称赞。在他带动下,整座寺庙不到一年时间落成开光。场面十分热闹,烟火也十分兴盛。每年七月三十日的庙会,做佛事的、演戏的、斗牛的,搞得热火朝天,庙会期间四邻八乡、男女老少,齐集庙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月有阴晴圆缺,事有兴衰败亡。解放初,破迷信、拆庙宇成风,将上清寺的神佛推倒砸烂,钟鼓等物不知去向,房屋也改作民房。有户人家用火不慎失火焚烧,仅存几间破房。上清寺遭受到一场人灾之祸。
改革开放后,迎来了佛教的的春天。人们又重建上清寺,如今有幸四方善男信女,有识志士鼎力相助,造起了前后三殿,新建了大雄宝殿,生活综合楼,修建了古井,旁边还造起了石亭一座。在对面的山上造起了“千佛塔”一座,宽阔的公路沿边而起,交通方便,上清寺成了上溪镇萧皇岩一日旅游观光的一个新景点。

wm23U39NX6TR(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