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的煎饼菜家喻户晓,一般都是过红事的时候才熬做,属于大众美食系列。不过这普通的美食做的却是出神入化,其滋味之美不亚于大锅菜。因为它是用最简单的食材调制出了最美的味道。煎饼菜也得要大锅熬制,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煎饼熬菜。将白菜、粉条加上水放在大锅里面慢慢熬制,之后加入切成细条的煎豆腐,临出锅烹上一层香香的蒜瓣、葱花油,再加入用绿豆面和白面调和成稀浆摊成的薄煎饼,撒上果泡、素丸子、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摊煎饼的过程,其实是最美的过程:支起油光锃亮的鏊子,坐在黄泥砌垒的灶前,灶膛间麦秸、秫秸、花生壳什么的烧得噼啪炸响,通红的火苗舔出了灶外,红红的火苗熏黑了老农的额头,烤红了他们健康的脸。
鏊子烧热后,先在上面滴几滴花生油或者黄豆油,以防煎饼粘在上面揭不下来。接着用勺子从面盆里捞一勺子面糊糊放在鏊子上,用刮子不停地往前赶,直到从鏊子的一边赶到另一边,整个鏊子上面摊得满满的就可以,然后再往鏊子底下加一把柴火。
摊煎饼的老农专注地用篪子向前推着糊子,仔细地用刮子一点点地摊平,再小心地用铲刀揭下来,那刮子摊起杂面时在老农手里自由的运作,腾起了一层一层麦黄的细浪。
摊煎饼是个技术活儿,既要掌握火候又要不间断地完成在鏊子上擦油、摊糊、抹平等各个环节。
不出一个时辰,那一张张美味的煎饼就被那些看似粗糙的老农的手摊出来了,一张张煎饼大大的、圆圆的,裹藏着的是对虔诚的祈祷、素静与平安,那金黄色的光泽亮丽着乡下人的喜气的笑脸。
摊煎饼的人坐在院子中央,从清晨开始,摊下了一个个新鲜温暖的朝阳;到了傍晚,又揭下了一个个金黄酥软的夕阳。整整一天的阳光都照耀着他们,给他们浑身上下罩上了一层劳动的底色,他们是阳光照得最多的人。
刚摊好的煎饼又香又软,又筋道,尤其是过红事儿摊的绿豆杂面儿煎饼,卷上大葱和咸酱,叫人舌底生津,总忍不住卷起一张香喷喷、软乎乎地吞进肚子里。
喜庆的味道像漫天飞舞的柳絮,一团一簇的,伴随着摊煎饼的热气,在农家院里升腾……
不过,这煎饼菜最关键的是调味,最不能缺的是醋,一个高明的伙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调味,同样的食材,别人做出来的不好吃,他做出来的却令人爱不释口,端起碗就舍不得放下,非要喝个肚子溜圆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碗筷,临走,还要往盆子里望一眼,再看看周围仍旧吃的呼呼作响的食客们,恨自己的肚子不够大。
每一个结婚的农家院,将咱们的煎饼菜端上一大盆子,放到满是油腻的、晃晃悠悠的桌子上,而后端上一摞刷的干净的碗,放上一把筷子,只要放上饭勺子,立马会有一群人围上去,每个人给自己盛上满满的一碗,不管烫不烫,立马会吸哩呼噜喝起来的,香香的丸子,脆脆的果泡,豆腐、粉条、白菜连同美味的汤汁一股脑的喝将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