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故事---民俗故事

家乡区县: 邢台市隆尧县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隆尧,春节的过法和各地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乡人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关于这一习俗还有传说呢。

从前,有个女子叫丁香,嫁给了张大郎。过门后,丁香女勤俭持家,日子越过越红火。没几年,骡马成群,鸡鸭满圈,家大业大,成了当地有名的财主。

日子好过了,张大郎却变了。整天在外吃馆子,下窑子,抽大烟,支色子。看着自己的结发妻丁香女脸也黄了,眼也小了,怎么看都不顺眼,一心把她休掉。丁香看着自己亲手置办的家产,舍不得离去,央求大郎把她留下。张大郎却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万般无奈,只好分手。临走前,丁香女绕着家园转了几圈,看着自己亲手置办的家业眼含热泪说:“是我的财产跟我走,不是我的财产留下来。”说完,抱着自己心爱的花公鸡,牵着小花狗,出门而去……

几年后,丁香在另一个村庄,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日子又发了。置田地百顷,建房屋百间,整个一条街全是自己家的。丁香女为了感谢上苍,广施善心,经常放饭给过往的穷人,成了当地有名的活菩萨。

再说张大郎,自从丁香女走后,旧习难改,整日吃喝嫖赌,游手好闲,没几年光景,偌大的家业被他折腾光了,沦落到身无分文,家无片瓦的地步,自己只好沿街讨饭。

一天,张大郎讨饭来到了丁香家门口,正遇到丁香家正在给穷人放饭。门口要饭的人从村西口排到村东头,张大郎排在了最西头。早晨,仆人抬着饭锅从东往西放,偏偏放到大郎这里饭放光了;下午他站在最东头,放饭的偏偏从西往东放,轮到大郎偏偏又没饭了。张大郎站在哪头都轮不上,只好站在队伍中间,偏偏仆人是从两头放饭,到他这里又是盆底见天了。张大郎心中叫苦:天要灭我啊!

这一情景,被丁香家里的仆人看在眼里,回家告诉了丁香。丁香女心地善良:“把他叫在家里吃饭吧”。

张大郎来到丁香家里,丁香抬头一看,吃了一惊,虽然张大郎蓬头垢面,仍能认出是自己的前夫,急忙让仆人把他领进餐厅。

不大一会儿,仆人端来了一碗面条,张大郎拿起筷子一挑,这面条非同一般,满满一碗面竟是一条面盘在碗中,这面叫蟠龙面。看着这碗面,张大郎恍然大悟,只有自己的妻子丁香女才会擀这蟠龙面。明白这是到了前妻之家。想想丁香,看看自己,心中一阵疼痛,一头栽倒在地……

丁香看到张大郎去世,吩咐家人厚葬自己的前夫。从此丁香也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

四周的百姓们看到丁香这样的好人死了,燃烧香火,跪拜苍天,祈求玉帝为丁香封神。

玉帝让太上老君到下界征求众人意见,封丁香女何神为好。人们都说丁香女能为众百姓解决温饱,广善好施,就封她为灶神最好。太上老君上天回禀玉帝,玉帝看生前张大郎和丁香是一家,就封他为灶王爷爷,丁香是灶王奶奶。

从此,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把灶神两口子请到家里贴在灶台上:神像上灶奶奶一手抱着鸡,一手牵着狗,满目慈祥。

每逢初一十五,人们早晚一炷香,请求灶奶奶上天言好语,下界保平安。

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各家灶台角上供奉着灶王爷,中间是神像,两边一幅对联“上天言好语,回宫降吉祥”,只不过隆尧人多是女主人送灶神。她们把灶台打扫干净,贴上灶神像,跪在地上嘴里念叨“小年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祭灶把嘴粘。你到天上言好话,抛米撒面你别谈。”祭灶结束后,把糖瓜等供品分给小孩子们,说是用糖瓜儿粘住他们的嘴,以防他们说不吉利的话。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外出的要回来,全家在这一天团圆,隆尧的好多地方还有“糖瓜儿祭灶二十三,媳妇不来把门关” 的谚语。新过门的儿媳妇,往往回娘家的次数比较多,在娘家呆得时间也比较长,我们家乡好象有这么个规距,婆媳关系再不好.也要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前来婆家,如果超过腊月二十三来婆家,媳妇再有理也就变成没有理了,人们不会同情的。可见,历史悠久的祭灶习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隆尧是帝尧的始封之地,也是尧舜禅让的地方,估计这一风俗流传时间较长。按隆尧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多为“福”字等。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隆尧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隆尧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县出现过几个画年画的专家,如范树人在全国都有名,他画的胖娃娃、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各具特色。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爆竹

隆尧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乡下人正月初一都抢先起早,大约在四五点钟就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拜年(就是向长者拜贺新年)。

拜年一般先从家里开始。家里的男子和成婚的女子要先到祖宗牌位神像前叩头,然后以家长辈序一一躬身叩首。长辈要给未成年的晚辈们发压岁钱。家中拜完年,就开始煮饺子,吃饺子。

此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过年的欢乐气氛达到了极致。

吃罢饺子,除老人之外,家中长男要率兄弟侄儿们,婆婆带着儿媳妇们,走出家门去,给同宗同族的长辈们拜年。之后再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长辈们拜年,彼此相见称为“新年第一面”要举手抱拳作揖,口道“恭喜发财”“给你拜年”,互致祝福。

五更时分,家家门上的红纱灯发出朦胧的光色,烟花划破黎明的夜空,大街上拜年的人们已开始走动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进张家拜年,上李家祝岁。“过年好”“拜年啦”的祝福声不绝于耳,大街上见到长辈也要匍匐于地,跪拜一番。那和谐祥睦的气氛感动天地神灵,连神龛中的土地爷都羡慕得直想来到人间,享受人们的贺拜。

如今,科技发达,拜年的习俗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手机电话短信,电脑邮件,贺卡都可以给远方的亲朋互致问候。

另有,春节拜年“两不拜”:躺床之人不拜,丧家不拜。拜年过程中如遇见贴着蓝色对联,或没贴对联的家门,大抵属于此类,切记不要误入,以防尴尬。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家中“老了”人,不出去拜年。

从初二开始到十五之前,是亲戚之间相互拜年的日子。如正月初二为外甥给姥姥磕头拜年之日,正月初四是女婿为丈人、丈母拜年之日。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饺子

除夕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小琳(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