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疯狂生长”的速生林还能种下去吗?(上)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户植千株杨、百年小康房”这句如今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各乡镇最常看到的口号,源于今年1月该县人大会议通过的实施“户植千株杨、百年小康房”工程的决议。以杨树为主的速生林,从2008年至今,在南部县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万亩。

几年来,南部县在大力推广速生林的过程中收获了诸多荣誉。但是,随着速生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其是否破坏环境以及经济效益如何实现等方面的质疑也是不断。

近日,人民网记者前往南部县采访,一探速生林背后的究竟。

一次招商引资带来的速生林

提到南部县的速生林,必须提到一个企业——中盐银港,一家专业板材企业。可以说正是2008年中盐银港的入驻,南部县才开始大力推广以杨树为主的速生林。

中盐银港设计工业能力是每年消耗木材40万吨,每天消耗木材1000吨以上。谁能保证其原材料供应,谁就有最大的招商优势。为打动中盐银港,时任南部县县委书记胡光明、县长何修礼承诺将全力保证原材料供应,在南部县种植30万亩速生林。

胡光明对当时采访他的西南商报记者说:“栽植30万亩速生林,是支持企业的一种诚信,而企业办好,实际上是工业反哺林业的一种尝试。工业连接了30万亩速生林,每年还要继续造林,继续发展林业资源,滚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南部县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对中盐银港的招商引资。投入4.8亿元,年工业产值5.2亿元,年利税1.7个亿元......中盐银港堪称是南部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随着中盐银港的入驻,从此南部县多了一张“板材城”的名片。

如今,六年过去,中盐银港发展得如何呢?中盐银港办公室主任何云太表示,从2008年至今,企业每年最多能开工八个月。

“主要是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我们设计工业能力是每年消耗40万吨木材,现在木材也就20万吨左右。当时设计工业年产值是5.2亿元,但以2013年为例,也就是3.2亿元,利税也仅1500万元。”

速生林的“疯狂生长”

虽然中盐银港这六年在原材料上一直处于“半饱”状态,但为其配套的速生林却在“疯狂生长”。

2008年南部县提出投入2000万元,开始大力推广种植速生林。此后,南部县每年都要投入巨资用于采购速生林树苗然后免费提供给村民种植,仅2013年就投入3000多万元。据记者了解,一株速生林树苗售价在1元钱左右。

按照南部县林业局规划,速生林要种在江河、溪沟两侧,以及适合种植速生林的退耕还林地和低效林地、边际地、撂荒地、农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河旁)和大塄大坎等地方。

201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南部县将原先的“3215”工程升级为“13215工程”。在原有“3215”工程即国省道沿线两旁栽植30米,县道两旁栽植20米,乡道两旁栽植10米,村道两旁栽植5米的基础上,增加“在铁路、高速路两旁栽植100米速生林带”。

记者在建兴、东坝、定水、大桥、石泉、三官、升钟等乡镇看到,河流、溪沟两侧都是按照株距1米、行距2米的规格种植的速生林。道路两侧的农田,无论是荒地还是正在耕种的,均在规定米数内种上了速生林。有些村道因为地形原因无法延伸5米种植,也会在路旁插上一排细细的速生林树苗。而在部分地方,速生林甚至种植到了山坡上。

如此下大力气推广种植速生林,并提出新目标是100万亩,比当年的计划超出三倍多。南部县能种得下么?南部县林业局长马锡果表示,完全可以。

马锡果说:“栽100万亩并不过量。溪沟河流两岸就有40万亩,‘四旁’可以载的面积约有20多万亩。此外按国家规定进行低效林改造的又有70万亩。”

对于记者曾在几个乡镇看到的在不适宜速生林生长的地方进行违规种植的情况,马锡果认为这都是极少数的例子,大多数速生林还是按照规定种植的。

苏昀(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