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疯狂生长”的速生林还能种下去吗?(下)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速生林还能“种”下去么?

速生林能否在南部县继续种植下去,不仅要看政府的决心和行动,更要看群众是否支持。而群众支持的关键是看速生林能否带来“户植千株杨,百年小康房”的美好未来。

由于杨树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板材原料,因此板材企业的收购价格很重要。何云太介绍,原料的收购价格一般是480元/吨。对于一直“半饱”的中盐银港来说,能扩大原料来源是求之不得。更何况在南充,除了中盐银港还有另外两家板材企业,对木材的需求一直都是卖方市场。为了扩大原料,中盐银港甚至从巴中、广元等地以540元/吨的价格收购木材。

“这些树只要长出来就一定不愁销路。除去开支,每亩每年能带来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马锡果说。

销路不成问题,剩下的就是看这些速生林能否“长大”。

据了解,速生林的一大特点就是“生长快”,5—8年时间就可以产生效益。南部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何子兵向记者介绍,杨树“长大”的标准是每亩蓄积30多个立方,胸高直径28cm以上。

哪些因素会影响速生林的成长呢?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林科院科技处长、速生林研究专家郭洪英。

郭洪英介绍说:“杨树等速生林对土地肥力和水分要求较高,土壤肥力达不到要求速生林也长不出来。同时速生林还需要管护,需要不断施肥,否则会对土壤肥力和水分造成破坏,最终导致土壤失去肥力。”

对比曾经在南部县大面积种植的柏树,郭洪英说:“山坡土壤肥力不够,杨树是长不大的。而柏树在很贫瘠的山坡也能成长。所以我们一般建议杨树不上山。”

事实上也是如此。据记者调查,在南部县真正“长大”的速生林都是在土壤肥力和水分足够,且有人维护的地方。

速生林种植大户何小军,在兴盛、大王、三官等乡镇有大约4000亩速生林。“我的林子都是在河滩地,且有专人管护。这些树长得非常好。”何小军同时告诉记者,几年来自己投入到速生林上的土地、人工、肥料等费用就“算不清楚了”。

那些没有种在河滩地,或者无人维护的速生林则是另外一副情景。在石泉乡一户刘姓人家,记者看到两排已经种了6年的杨树,虽然主人经常施肥,最大的一株胸高也不到20cm,其他的胸高直径不过10cm左右。“这树卖了,估计也就100多块钱,当是赚点烟钱吧。”该主人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河边的速生林明显长势更好,而在路边和一些农田、山坡上的速生林则多数“弱不禁风”。定水镇一位王姓村民告诉记者,树贩子根本不收这些长不大的树,就算要收也就10元钱一根。

除了长不大卖不起价,速生林对土地只耗不养也令村民们忧心。大桥镇十三村的刘姓村民告诉记者,速生林“抽肥”特别厉害,他们担心种久了以后难复耕,每年都等检查结束就把速生林拔掉,重新种上其他农作物。“不过今年不行了,乡上要来检查,少一根就要扣钱。”该村民如是说。

记者走访的所有乡镇都有村民表示并不支持速生林种植。在大桥、三官等乡镇均有村民在检查过后将速生林拔掉,再种其他农作物。原因是“速生林长不起,不赚钱,还耽误种其他作物。”

虽然有村民不支持速生林,但马锡果仍然强调速生林的积极意义:“全县种植了80万亩速生林,目前长势好的还是有大约10万亩。”

地方成绩应建立在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的基础上

“林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林业,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对于人口大县、资源贫乏县——四川南部县来说,本是一条带领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然而,在不断扩大速生林种植面积的同时,该县似乎并没有关注种下的速生林是否真正帮助农民致富,几年来靠其发家致富的村民有多少?农民是否还愿意继续种植?

此外,中盐银港入驻6年来,其主要原料都是柏树等南部县的老林子,与速生林之间并没有连线。并且,2013年中盐银港利税1500万元,仅为当年南部县种植速生林费用的一半左右。

记者认为,在全国不断推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看低GDP政绩的今天,这种脱离群众实际需要,仅仅是数字上的成绩,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新闻名词:速生林

速生林是轮伐周期短的人工林,品种一般常见的有:竹柳(速生柳)、速生杨、速生桉(霸王树)等等。由于其具有突出的速生优势、材质好、造林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因而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速生林的生长周期很短,而且由于是作为经济林作物开发的,所以在所植种的地区往往无法形成山林所应有的生态链,植被单一,对野生动物、鸟类、昆虫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速生林通常都具有霸道的吸水、吸肥的能力,常常使得速生林周围的植物无法生存,破坏了植被的多样性。

苏昀(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