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习俗

家乡区县: 安徽省潜山县

 取名 新生孩子,一般由父母取名,或请私塾先生和有一定声望的人取名,多含有吉祥之意,并带有明显的思想性、时代特色或时令特色。男性名字,多嵌上宗族派行,女性取名,多含有“花”、“珍”、“霞”等反映女性特征的字。旧时,孩子取名常与其“五行”相联系,如“五行”缺木,则名字带上“木”字,“五行”缺水,则名字带上“水”字。取名忌与长辈同音同字。   送吓 建国前,潜山乡村一些地方,尤其是山区,若有人生病,即以为冲犯了哪路鬼神,于是查“吓书”,依“吓书”念咒画符、烧香,祈求神灵庇护,谓之“送吓”。有的还兴“捉鬼”。有的得病,则疑心“魂灵”丢在外面,家人为之“叫吓”,用柴扒子沿途往家扒,边扒边吆喝“XX回家哟!”此俗建国后沿循者仍多。

 送财神 每年春节,有人用红纸印财神爷挨家挨户地送,名之送“财神”。送财神的人口念吉祥语,接财神人家则以米、饭或钱票相送,并将“财神”爷倒贴于墙壁或灶牌坊上,以示“财神到(倒)了!”此俗建国后渐除,但80年代又流行起来。   做会 旧时,全县各地都有用“做会”形式“请菩萨”的。做会名目有十多个,大王会会期为每年的元宵节或中秋节,主旨是请“护地大王菩萨”。关帝会会期为每年的五月十三,主旨是请义贯古今的“关帝菩萨”。彭岭大王庙的大王会、槎水畈关帝庙的关帝会,原来都有固定公产。做会时,庙里做道场,庙外唱戏、舞灯,远路信奉者如期赶来进香,很多肩挑小贩前来赶市,人数很多,颇具“庙会”规模。其它,如每年二月初二或八月初一的土地会,七月半、十月半、腊月半的孤野会,二月十九、九月初九、九月十九的娘娘(观音或痘姆送子娘娘等)会,十月初十的华陀会,六月初六的杨泗会,十月初一的黄公会,十月十六日的高公会,丰收年成秋后的平安会等等,都在各地各家或专门行业中分散做会。会众有十来人、数十人、百余人不等。逐年轮流由一个会众当首事,主持当年做会事宜。会资或一年一凑,或一次性凑足基金,首事轮流当值完毕,即是告一段落。如再转第二轮,则从新议订规矩。大王会,关帝会也有很多地方分散做的,娘娘会是女性会,做会吃素食。余皆为男性会,吃荤食者居多。

三寸天堂(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