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家乡区县: 安徽省潜山县

潜山弹腔是一种古老、且很稀有的民间戏曲剧种,在安徽省长江以北的潜山县及周边地区流传已有二百七十余年。史称:“潜山始有弹腔,至迟明末清初。”可考的弹腔班社就有“官庄镇牛卵湾余氏家班”、“五主庙(今五庙乡)许家畈弹腔班”等。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境内弹腔演出频繁,班社众多,至道光十年(1838年)左右,潜山部分地区已出现大型职业性弹腔班社。他们走南闯北,演出为生,“上至重庆、下临苏杭,南下下江、北到北平”。同治、光绪年间,弹腔活动更为普遍。许多业余班社忙时务农、闲时结班唱戏,皖西南广大地区的乡村庙会、高台、土台、戏楼乃至大户人家的喜庆、祭祀等场合,都成为弹腔班的演出场所。可谓盛行一时,流布很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对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五庙弹腔班”进行实地考察和发掘,收集了桌围、古脚本、锣鼓等珍贵戏曲文物,还组织弹腔老艺人作专场演出,同期录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并对其声腔、曲调进行了初步记谱整理。

潜山县官庄镇世传一种全手工制作的桑皮纸。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县周边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该纸因时代而名,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年产量逾300万刀。
桑皮纸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艺品。
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定名为“官庄书画纸”,俗称“仿宣纸”。官庄书画纸以优质野生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性能独特,洁白平整,拉力大、润墨程度适中,润墨、积墨效果好,久藏不变色,可书、可画、可裱,既是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复印难能可贵的纸张。

2004—2005年故宫大修时,专家到各地民间寻访手工桑皮纸,官庄桑皮纸在20多家纸样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倦勤斋用纸”纸例。

三寸天堂(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