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宋埠镇位于麻城市中南部,举水之滨,东邻中馆驿镇,北与顺河集镇接壤,南紧靠举水、与铁门岗乡隔河相望,西毗邻歧亭镇和红安县永河镇,历来是麻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历史上享有“小汉口”之称,曾两届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楚天明星乡镇”,2004年被国务院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106国道贯穿宋埠全境,京九铁路、大别山火电厂与之毗邻,交通区位得天独厚,镇内建有汽车站、火车站。工业已形成蜂蜜制品、纸制工艺品、汽车配件,各式家具等四大产品系列,镇区五纵七横的街道总长18公里。[1]镇区建成面积9.1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宋埠大道、英联大道、建设路、友谊路、上正街、统一路、宋龙路、车站路等。
元代始有宋埠之名,相传由宋姓人在埠南贸易而传名。稽考县西门宋氏家谱,其始祖于元末明初迂麻(1368)],为麻城县仙居乡,特设宋埠市。民国三十六年(1947)麻城辖七区,宋埠属第六区。1949年3月,宋埠解放,成立中共宋埠镇委员会和宋埠镇公所。1952年区、镇分别建制,宋埠属县辖镇。1958年7月,宋埠镇与宋埠良种场合并为红星人民公社。1961年5月,区、镇分设,宋埠恢复原建制。1986年8月,宋埠镇为市辖镇。1987年9月,宋埠区拜郊乡和李钊乡的五周村、李钊村、张徐村并入宋埠镇;1993年8月,喻家河乡并入宋埠镇。
明清以来,镇商贾云集,贸易兴盛,既是邑中之首集,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部屯驻拜郊城。清代,太平军千余人由河南进宋埠与清军大战于干沙河。民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在此抗击日寇,随后蒋介石前来督战,夜宿相公庙。民国十五年(1936)年,中国共产党即在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组织农民协会,宣传“反帝、反封建”、“打倒土豪劣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在此就读,并作过社会调查。黄麻起义领导人王幼安就义于东门小河沙滩。著名的民族英雄吉鸿昌曾来此策动旧部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来宋埠宣传抗日主张,慰问抗日军民。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南下,三次攻克宋埠城。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陈毅、李先念、胡耀邦、宋健、江泽民、温家宝、李瑞环、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宋埠视察,给宋埠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