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城区陵园路75号,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苏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于1979年建成。
麻城市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14600平方米,2005年至2007年,麻城市共投入资金2678万元进行全新的改造,绿化率达80%以上。该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节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麻城烈士陵园主体纪念建筑9项,建筑形式融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于一体,既宏伟壮观,又庄严肃穆。 麻城烈士陵园布局
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纪念碑、纪念广场。在纪念广场两侧的副轴线上,是相对称的李硕勋烈士纪念广场和将军阁和红枫亭;王树声纪念馆、王树声大将墓等;还有烈士纪念塑像,整个建筑群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纪念体系。[1]
麻城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于1979年建成,是一座仿古式的建筑。纪念馆的展厅依次分为序厅、红色土地、英烈忠魂、群星璀璨、将军风采、崛起的麻城六个部分,以幻影成像、追光拟配音、三通道弧幕等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用文字、照片、图片和文物等展现手法,生动地表 革命纪念馆[3]
现了麻城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新麻城的艰辛历程;其中收录了76位烈士、44位麻城籍将军(新时期8位)、86位英模等代表人物的资料。序厅展陈的是以大别山群峰为背景的从麻城走出的共和国将军群体塑像。红色土地和英烈忠魂部分,展陈的是历次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麻城籍著名烈士和英模的事迹。群星璀璨部分,展陈的是“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和麻城籍已故的省军级老首长的不平凡业绩。将军风采部分,展陈的是从麻城走出的开国将军和新时期的将军。崛起的麻城部分,通过三通道弧幕播放的《崛起的麻城》专题片展现了生态麻城、红色麻城、生机麻城和希望麻城。[3]
红色土地馆区
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即以武汉中学为基地,向在武汉读书的学子们灌输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 红色土地馆区[3]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麻城农民运动轰轰烈烈,闻名全省。大革命失败后,麻城县委与黄安县委一道,领导两县农军英勇地进行了“九月秋收暴动”,紧接着又胜利地举行了“黄麻起义”。以黄麻起义为起点,星火燎原大别山,红旗插遍鄂豫皖,创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人口350万,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