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定西梯田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现状认识,克服瓶颈制约;必须进一步强化立地条件,发挥优势潜能;必须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争取资金投入;必须进一步开拓新境界,掀起新高潮。
关 键 词:修梯田 保水土 调结构 兴产业 增收入
自然条件酷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制约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定西也是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不发达板块。为此,省政府在最近出台的关于支持定西加快扶贫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定西建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区,把定西作为全省梯田建设重点,加快实施进度,进一步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淤地坝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省上的支持政策对定西改变生态环境鼓舞很大,给定西梯田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定西梯田建设要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现状认识,克服瓶颈制约
截至2011年底,定西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3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41.5%;累计兴修梯田524万亩,农村人均1.9亩;累计建成淤地坝317座,有348条小流域先后列入重点治理,有203条已经达标通过验收。定西市安定区被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区,其余6县有29个乡镇实现了梯田化。定西通过梯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大大提高了黄河上游水土保持能力。据测算,定西的现有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泥沙2221万吨,拦蓄径流近1.8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黄河上游拦泥减沙的功能。但是,全市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据统计,定西全市尚有5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还有很多荒山、荒坡、荒沟需要整山系综合整治,全市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酷劣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依然是制约定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借助省上的扶持政策,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掀起新一轮梯田建设的高潮。
二、定西梯田建设要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立地条件,发挥优势潜能
定西抢抓全省500万亩梯田工程启动实施的机遇,通过坡改梯,从根本上改变了坡耕地的立地条件和土壤水分的微循环状况。据农业部门专家测算,在梯田地里种植1亩小麦的产量相当于坡耕地产量的2至3倍;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更大,即使在大旱之年,梯田种植马铃薯的亩产也在1500公斤以上;种植梯田玉米等作物的收成更好。梯田地是定西农民种植增收的有效来源,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全市种植马铃薯323万亩,总产量449万吨,其中梯田地种植占到60%以上,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利685元,占纯收入的22.28%;全市种植中药材109万亩,总产量17.86万吨,产值23亿元,其中梯田地种植占到40%以上,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获利547元,占纯收入的17.79%;全市优质牧草留床面积315万亩,多数为梯田种植的苜蓿、甜高粱、草谷子等饲草,促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只),畜草产业产值达到17.56亿元,农民人均从畜草产业获利630元,占纯收入的20.5%;全市以水平梯田为平台,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发展现代旱作高效农业,种植梯田全膜双垄沟播作物272万亩,亩产效益平均达到1500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随着水平梯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的提高,把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输转劳动力65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64万多元,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但是,全市梯田地的增产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农户耕作粗放,疏于田间管理,广种薄收,科学技术措施不到位;全市农业基础依然非常薄弱,农村人均梯田地还达不到2亩,并且人均占有量很不平衡,有的村多、有的村少,有些农户人均还达不到半亩。定西地域土地面积大,缓坡地面积较多,修梯田的任务重,修梯田的潜力也很大,据统计,全市尚有适宜修梯田的坡耕地面积322万亩,还有220多万亩荒山、荒坡亟待治理改造。定西修梯田,向土地要资源要效益,这个最不发达的板块,也是潜力最大的板块,蕴藏着无限生机和希望,有待于充分发掘出来。
三、定西梯田建设要在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争取资金投入
定西人民愚公移山,发扬“三苦”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毅力,修梯田,移土石,改天换地,闻名全国。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治理要求,坚持“全面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整体推进”的整治思路,严格按照梯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整村、整乡、整山系、整流域大规模推进,全市涌现出了安定区太白山等8个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精品示范典型。全市6县1区都将梯田建设列入农村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以梯田建设为主体,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科学运用先进防治技术,对位配置各类得力措施,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大搞梯田建设、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成为定西乃至全省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成为全国水土保持战线的一面旗帜。但是,定西目前梯田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相应的投资依然非常短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生态建设项目中的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短缺,影响梯田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四、定西梯田建设要在“十二五”新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境界,掀起新高潮
当前,定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步入夯实基础、产业提升、蓄势转型、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转型跨越、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梯田建设仍然是定西发展最不发达的板块,必须着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之得到有效的整合与提升。市上决定力争“十二五”期间,新修梯田面积达到150万亩,使全市基本农田面积增加到644.54万亩,人均基本农田提高到2.5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80平方公里,治理面积增加到8552.6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提高到51.1%,全市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定西市,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和更多的资金投入,仍然是水土保持工作乃至梯田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进一步抢抓目前政策叠加的机遇,认真谋划、科学编制项目储备库,积极向上衔接汇报,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上对梯田建设及水土保持方面的投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的投资主渠道作用,建立同级水土流失防治基金,逐年增加市、县区两级财政对梯田建设的专项投入,确保投入总量和投入增幅都有明显提高;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林业部门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前期经费紧张、前期工作滞后、重点项目偏少等问题,加强协作配合,加大项目争取实施的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推动和部门联动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民间和社会投资,按照“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各收其效”的原则,加强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上下之间的协调配合,把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梯田建设工程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整合项目资金,以梯田建设为有效平台,加快培育壮大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掘梯田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形成“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的定西发展模式,切实加快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