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文化传统

家乡区县: 湖北省麻城市

修塔传统

古人有盛世修塔的传统。建塔的地址,一般选在县城附近风光秀丽的地方。阎家河一度是麻城的经济文化中心,她三面环山,河流交错,阡陌纵横,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想象,盛唐之时,善男信女和迁客骚人们前往柏籽塔顶礼膜拜的盛况。只是到了近代,随着水陆交通的日益发达,宋埠、白果等地的经济相继崛起,使得经济中心南移,才有了后来的县城搬迁。

古塔有镇山塔、锁水塔、文峰塔三种类型。柏籽塔属镇山塔,它的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麻城县志记载,由唐德宗年间一位称为虚应禅师的高僧所建。民间传说则要早100多年,是唐太宗年间大将窦建德负责建造。古人建塔,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柏籽塔一带繁荣富庶,山清水秀,惟独九龙山上寸草难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将柏籽塔修建在九龙山上,顿时为荒凉的山体增添了几分精神,使之与周围的环境变得统一起来。有了山的衬托,柏塔也显得更加高大与卓尔不凡。赞叹之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智大慧。

柏举之战编辑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斗,终有一伤”。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楚国、吴国几乎同时崛起,双方在相互扩张、发展过程中,相遇于鄂皖赣交界的吴头楚尾之地,因利益充突,两国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与较量。

公元前515年,雄才大略的吴国阖闾继位后,招纳贤臣良将,著名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人皆被重用,他们帮助吴国训练军队,使吴国战斗力大增。与此同时,楚平王昏庸无道,楚国内文恬武嬉,军备不振,一幅江河日下的衰落境况。

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孙武等认为消灭楚国的时机成熟,率领精兵强将大规模出征伐楚。一路过关斩将,迅速打到小别山(今河南光山县南)与大别山(今英山县北)一带,深入楚境。

九龙山

楚国军队在统帅囊瓦的率领下仓促抵抗,囊瓦懦弱无能,竟准备临阵逃跑,经大夫史皇痛斥,方才硬着头皮,率领楚军主力十万布阵于柏举。同时,阖闾、伍子胥、孙武等也率吴军主力约六万人,乘胜进至柏举,准备与楚军决战。

柏举战场在今麻城市九龙山(原名柏子山)与龟头山之间,龟头河畔,这里背倚险峰叠起的龟山,面对一望无涯的举东平原,是十分理想的战场。

楚军主力列阵柏举时,其大将遽射率领的援军也到达柏举,但他与囊瓦之间的矛盾很深,竟不听统一指挥,擅自安营扎寨,使楚军兵力分散,互不协调,犯兵家大忌。

11月19日,吴楚两军决战开始,吴军先锋将领夫概窥探出楚军内部不和的情况,当即向吴王建议“先伐之,其卒心奔,而后大师续之必克。”吴王不敢冒险,夫概回营后,对所属将士说:“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战)死,楚(郢)可入也”,便指挥五千先锋队,直捣囊瓦的楚军大营,楚军本来就军心涣散,遭此突然一击,阵脚大乱,阖闾、伍子胥、孙武等见楚军主力已乱,便趁势指挥吴军主力全力冲杀。

EC卡卡(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