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友-汤羽姗-八仙庵

家乡区县: 西安市碑林区

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的万寿八仙宫是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传说八仙宫为唐时吕洞宾早期遇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北宋时期在唐兴庆宫局部遗址初建了八仙庵。元、明、清各代屡次 翻修。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曾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宫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名“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宫”之名由此而来。悬于庵前门领之上。新中国建立后,当地政府数次拨款整修。

西安东门外附近的八仙宫,建于宋代,后代历经重修。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始于东汉。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据八仙宫石碑记载,原先这里有座雷神庙,八仙流浪来这里,他们手捉飞来蟑螂食之,去后留下遍地栗壳,被视为游戏人间,遂建八仙宫庙祭祀。
八仙宫庙址属唐朝兴庆宫长乐坊地段,山门外石碑上刻有“长安酒肆,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因此八仙宫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
八仙宫在长乐坊大街,南沿建有大照壁,北沿建有砖砌大牌楼,以此向北有第二个牌楼、山门、灵宫殿、雷祖殿、斗姆殿。两廊厢房东院为吕祖殿院、厨房院、道众宿舍院;西院为邱祖殿院、监察院。
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八仙庵,赠银整修,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宫因此得名。
八仙宫是陕西道教集中活动的胜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既是重阳节,又是九皇盛会,可谓是道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八仙宫都举行盛大的道场,有的善男信女于初八晚上即赶到这里。初九清晨鼓声拉开宗教活动的序幕,但见殿堂灯火通明,经师们手执法器,身着刺绣精美的法衣,在高功带领下吟诵经典,祈祷国泰民安。信徒们烧香磕头,祈求四季平安。有的信徒还为八仙披上全套新装以示祝愿。 1966年前,八仙宫的第一道牌楼下,立有“长安酒肆”石碑一座,旁刻“吕纯阳先生遇钟离权先生成道处”。这块石碑指的八仙中的人物吕纯阳(吕洞宾)与钟离权相遇的传说。据《神仙传》记载:吕祖初遇钟离权于长官酒肆,钟离权为酒肆寄儿执炊,吕祖忽困倦枕案假寐,梦举进士,旋署名台谏,贪翰苑,富贵荣华,儿孙簪笏,独相四十年。忽被重罪,籍没家资,流放岭南,孑然一身,方发浩叹,恍然梦觉。钟离权在旁微吟曰: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惊间,钟离权曰:“五十年间一顷耳!人世亦大梦也”。吕祖感悟,拜求度世。别后,钟离权遂以十试其心。传后人在此立祠,以示纪念。这是关于八仙宫来历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据《咸宁县志》载:“宋代有郑生见八仙显化于此,因建庵祀之。”
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教行,在此大兴土木,取名八仙庵。明代八仙庵已成为道教着宫观。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道士任天然重修殿堂廊怃,并扩建东跨院,于八仙庵开坛放戒,使八仙庵成为道教全真派十分丛林。极盛时占地面积近百亩,宫内殿堂层迭,楼台环绕,香火不绝。嘉庆十一年(1806年),河南道人董清奇住持八仙庵。董清奇为河南郑州人,一年四季赤足云游天下,别号“赤脚董真人”。他任住持期间,整顿十方丛体制,增建西跨院。同治年间(1862—1874年),庵内部分殿宇古柏毁于兵火。
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八仙宫又以重修。据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方丛林碑记》记载:“董清奇以后有韩合义、刘合仑开坛放戒,朱教先创建西花园。”1900年,庚子事变时,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避难西安时,住跸于八仙庵西花园内,封八仙庵方丈李宗阳为“玉冠紫袍真人”,并赏银千两,扩建宫观。慈禧太后赐额“玉清至道”,光绪御书“宝箓仙传”匾额。慈禧太后敕名为“西安东关清门万寿八仙宫”,从此,八仙宫之名延袭下来。
1933年,监院唐旭庵得杨虎城将军等人的资助,将庙宇整修一新,并立碑记其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八仙宫得到了人民政府的保护和维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八仙宫作为西安市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并成为陕西省道教协会所在地,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八仙宫在道教界的精心管理下,院落雅洁,环境优美,奇花异草,古树参天,成为道教徒举行宗教活动和群众参观游览的胜地。
八仙宫现存殿堂建筑为明清以后所建,殿堂布局严谨,浑然一体。山门内,钟鼓楼分列左右,中轴在线分布着灵官殿、八仙殿、斗姥殿,东侧有吕祖殿、药王殿,西侧有邱祖殿、住持室,东西两侧殿堂自成院落,称东跨院、西跨院,另外还有风景幽雅的西花园。全观占地面积近百亩。
灵官殿,殿门上有邵力子手书“其道大光”匾额,殿内奉祀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亦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1100—1125年)时人。曾从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传说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封为“隆恩真君”。后道教宫观内塑王灵官像,赤面,三目,被甲执鞭,为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官像两侧,两边配有青龙、白虎两神。青龙,也称苍龙,古代神话之东方之神,是二十八宿中之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因其组成龙像,位于东方,色青,故称青龙。白虎,是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是二十八星宿中之西方七宿即奎、娄、胃、昂、毕、觜、参。因其组成虎像,位于西方,色白,故称白虎。青龙、白虎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四神,道教宫观常以它们作护卫神,以壮威仪。
八仙殿是八仙宫的主要殿堂,殿内供奉八仙神像。这八仙是张果老、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张果老,唐代人。《旧唐书》、《明皇实录》、《新唐书》、《太平广记》等都关于他的记载。
钟离权,也称汉钟离,后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一号正阳子,又曰云海先生,燕台(又云咸阳)人。北宗道教尊为“正阳祖师”。《金莲正宗记》列为“北五祖”之一。
李铁拐,也称铁拐李,又名李玄。相传遇太上老君得道。一说为北床青州人,曾与吕洞宾在君山相遇,后隐抱黄洞修行,号潇湘子。元代岳伯川染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民间传说将两者合为一人。
吕洞宾(789—?)唐末道士。名嵒,或岩,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又称吕祖或纯阳祖师,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其道学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右帝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曹国舅(?—1097年),宋韩王曹彬之孙,宋仁宗曹太后之弟,名佾,又名景休。
韩湘子,也是道教八仙之一。《酉阳染俎》载,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蓝采和,为南唐时人,据《天平广记》卷22记载:他常衣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踝足而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乞讨时,手执木板,边走边歌,与之钱,则以绳穿之施地行,静之也不回顾,或者分给穷人、酒家。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续通考》载,为唐时广东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来山中采果奉母。后武则天召她进宫,她中途化仙腾空而去。另据《集仙传》记载,何仙姑原叫何琼,是唐代湖南零陵人,幼年入山中采药时遇一异人,赐给仙桃,食后洞晓世人的吉凶祸福,被称为仙姑。明朝陈连的《罗浮志》称,何仙姑为唐湖南零陵人,13岁上山采茶时遇吕洞宾,吃了吕给的仙桃后成为神仙。还传说她是吕洞宾所度的赵仙姑,因手持荷花得名何仙姑。
总之,八仙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许多传奇姑事,为群众所喜闻乐道。
八仙宫斗姆殿,正中供奉新塑的斗姆像。斗姆是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载: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妃,名紫光夫人,共生九子,先生两子为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后生七子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斗姆像常塑为三目四首,左右各出四臂。
吕祖殿,内奉祀吕纯阳祖师。每月初一、十五日及农历四月十四日吕祖诞辰时,香客满堂,香火旺盛。
药王殿内供奉药王神孙思邈。孙思邈(581—682年)是唐朝著名道士,也是医学家。他精通老庄百家之学,精医术,长期居住终南山,为人医病,并着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福寿论》、《保生铭》等,被后人尊为“药王”。
西花园为道士清修之所,院内花木丛生,环境幽雅,并建有功德祠。另外,宫内还有方丈室、监院室及道士住室等建筑,是西安市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观。
1992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诞辰之日,八仙宫内彩旗招展,宫灯高悬,乐曲悠扬,来自全国各地道教界人士和信徒及参观游览者一万余人云集宫内,参加八仙宫修复落成、神像开光、监院升座典礼。西安市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荣升为八仙宫监院。从1985年以来,宫内道士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对宫内建筑进行全面修复,现已建成殿堂、厢房、山门、牌楼、碑廊、照壁、道舍、斋堂、客堂、楼阁、亭台、石桥、池塘等各种建筑300余间,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新塑彩绘神像30余尊,使整个道观焕然一新,金碧辉煌。道士们还在院内种植树木花草2万余株,将整个宫观装点得清净幽雅,古朴宜人。

xiaoxi(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