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唐祖陵

家乡区县: 邢台市隆尧县

遗存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

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2010年4月,为了编制隆尧唐祖陵文化保护规划,邢台市文管处开始对唐祖陵进行前期勘探。自11月4日起,受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研究所和隆尧县文保所再次对唐祖陵遗址进行联合勘探。

“这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期,也大大超出了目前的保护区域范围,规模惊人。”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祖陵遗址勘探队领队郭济桥介绍,此次的勘探结果令人振奋,许多数据都推翻以前的定论。

勘探结果表明,唐祖陵最外层界限南北长2030米,东西长2204米,总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由陵署、献殿、光业寺、下宫、陪葬墓等部分组成。陵墓外围分为三圈:内垣为正方形,外垣为长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台组成。陵园的整个布局与唐代长安城的布局相似,规制为帝王规格,并且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园大小一样。二陵南侧的献殿相当于唐长安城内的太极殿;神道西南方向的下宫相当于祭祀地,即为明堂;陵区东南部的陪葬墓相当于长安城的郭城内的百姓生活地。通过勘探,建初陵、启运陵的基本位置也已确定。

郭济桥认为,这次勘探成果为研究唐代帝陵的布局提供了实物资料,为确定大唐皇室祖籍在隆尧县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同时也为隆尧唐祖陵制定详实的文物保护规划奠定了基础。据省古建所的赵喆介绍,“之前做过一些保护规划的文本,但都是按照当初方圆几百米的范围所做的,现在看来需要全盘推倒,重新构思”。他们将拿出初步的保护规划,经专家组评审,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后,“对于陵墓周边的角楼等附属建筑,可能会试探性发掘,对于建初陵、启运陵,仍将会以保护为主,不会主动发掘”。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S___pengya

微博:http://weibo.com/u/2389363761/home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89363761

我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longyao.html

 

夏天的零点等待(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