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湛江市东海岛旅游度假区湛江东海岛东部,是“湛江新八景”之一。是中国大西南金三角经济区的进出口咽喉。试验区下辖东山、民安、东简、硇洲4镇,总面积492平方公里,人口20.2万人;主岛东海岛面积401平方公里。一条28公里长的海滩,是“中国第一长滩”可与意大利的“黄金海滩”媲美。东海岛的“人龙舞”有“东方一绝”之称,令中外游人赞叹不已。 东北部龙腾至蔚律6.5公里海岸线,拥有可建设国际一流深水大港的条件,水深26-44米,航道距岸仅200-300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海岛在湛江市东南面,它与南三岛共同构成湛江港的门户。自从1958年修建跨海大堤之后,东海岛不再是孤岛了。从市区出发,驱车23公里可到达岛中心的东山镇,再往东走20公里,便到达“东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跨海大堤全长6.8公里,是近万名农民、战士、工人、学生和机关干部苦战22月建成的。
区内惟一的山岭——龙水岭,为东海岛的最高峰,是湛江市56座火山锥形之一,形似一条龙头高昂腾天的巨龙。与度假区隔海相望的硇洲岛,是火山爆发形成的海岛,岛上的百年古灯塔是世界上两座水晶棱镜灯塔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认识
湛江市东海岛旅游度假区位于全国第五大岛——湛江东海岛东部,是“湛江新八景”之一。其东出太平洋,南下东南亚,西倚大西南,是我国与印度洋、太平洋
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卫星地图
沿岸国家和欧洲海陆的重要交汇点,是中国大西南金三角经济区的进出口咽喉。试验区下辖东山、民安、东简、硇洲4镇,总面积492平方公里,人口20.2万人;主岛东海岛面积401平方公里。一条28公里长的海滩,是“中国第一长滩”可与意大利的“黄金海滩”媲美。东海岛的“人龙舞”有“东方一绝”之称,令中外游人赞叹不已。 东北部龙腾至蔚律6.5公里海岸线,拥有可建设国际一流深水大港的条件,水深26-44米,航道距岸仅200-300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海岛在湛江市东南面,它与南三岛共同构成湛江港的门户。自从1958年修建跨海大堤之后,东海岛不再是孤岛了。从市区出发,驱车23公里可到达岛中心的东山镇,再往东走20公里,便到达“东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跨海大堤全长6.8公里,是近万名农民、战士、工人、学生和机关干部苦战22月建成的。
区内惟一的山岭——龙水岭,为东海岛的最高峰,是湛江市56座火山锥形之一,形似一条龙头高昂腾天的巨
东海岛风貌(5张)龙。与度假区隔海相望的硇洲岛,是火山爆发形成的海岛,岛上的百年古灯塔是世界上两座水晶棱镜灯塔之一。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合并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港口
小型码头有东南码头和硇洲港码头。目前,东海岛1万吨级起步码头正在建设中,20万吨级矿砂中转码头已开展前期工作。东海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距离香港221海里,距离新加坡1320海里。
公路
东海岛有 6.8公里堵海大提与湛江市区的公路、铁路网络连成一体。岛上 28公里的中线公路贯通全岛,湛林路、海明路、涛声路、疏港路、东南大道等道路已铺通。湛江北站至蔚律港铁路专线在建设中。
电力、通讯
东海岛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工。能满足大规模开发用电需要。另外硇洲镇新铺通了万伏海底电缆。全区已实现城乡电话程控化。
展望
试验区在开发起步阶段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以港兴岛”战略;以港招商,工贸结合,小区开发;旅
东海岛图集(15张)游先行,商贸旺岛,实业兴岛,梯度推进。未来的开发模式是:以国际贸易为主导,工贸渔农旅游并举,科技、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协调发展,规划二十年内试验区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人口达到100万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东海岛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地处湛江市区东南方,位于北纬 20°55′-21°55′,东经110°11′-110°21′。其东出太平洋,南下东南亚,西倚大西南,是我国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和欧洲海陆的重要交汇点,是中国大西南金三角经济区的进出口咽喉。
城市媒体
湛江电视台湛江日报碧海银沙图读湛江湛江金视网湛江新闻网东海岛网
海洋经济
总体情况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是1992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管理东海岛、硇洲岛、东头山岛和南屏岛,现辖东山、民安、东简、硇洲4个镇,总面积491.22平方公里,总人口20.21万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开发试验区。东海岛面积428.29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五大岛,广东第一大岛。
硇洲岛是一个海岛镇,扼湛江港出海口,距湛江市区25海里,距东海岛东南码头2.5海里,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多人。硇洲镇是广东省重点渔业镇,硇洲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1999年8月被列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建区八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绩。1999年,全区实现社会总产值15.7亿元,比1992年增长2.8倍;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比1992年增长2.23倍;工业总产值3.7亿元,比1992年增长4.5倍;农业总产值8.5亿元,比1992年增长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617元,比1992年增长3倍。
全区海洋经济基本情况
1、海岸线 全区由东海岛、硇洲岛、东头山岛、南屏岛等四个海岛组成,海岸线总长192.48公里(其中东山镇45.3公里,东简镇46.2公里,民安镇57公里,硇洲镇43.98公里),约占全市海岸线的12.2%。东海岛东北部6.5公里海岸线,水深25—40米,航道距码头前沿300米,可辟为年吞吐量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现5000吨级
东海岛海滩
起步码头正准备动工兴建。
2、浅海滩涂面积 全区10米等深线内的浅海滩涂面积50多万亩,约是陆上耕地面积的5倍(全区陆上耕地面积约11万亩),约占全市的6.8%。
3、海生资源 全区近海渔场辽阔,海生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580种、贝类527种、虾类32种。此外,浮游硅藻、 石莼、江篱、马尾藻等极其丰富。尤其在硇洲海域,鲍鱼、龙虾、海胆、石斑鱼等名贵海产珍品很丰富。硇洲鲍鱼更是历代贡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开发十大基地情况
1993年以来,试验区党委、管委确立发展城郊型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的现代农业思想,抓好规划布局,海滩涂按“宜鱼则鱼、宜螺则螺、宜虾则虾”的思路开发,因地制宜搞一乡一品。陆上搞外远菜、香蕉种植、禽畜饲养;海上搞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上搞滩涂养螺、高位池养虾、沉箱养殖鲍鱼。硇洲香蕉、鲍鱼,民安西红柿,东简冬瓜,东山青刀豆、荷兰豆、东海鹅等品牌,正逐步走出湛江,走向全国。据统计,去年,全区水产品总量达到59151吨,实现产值4473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分别比建区前增长90%、213%和30%。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063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3%,比1992年的2167l万元增长204%,年递增14.8%。目前,全区农业及海洋开发基本上形成十大生产基地:
1、香蕉种植基地:1999年香蕉种植总面积累计2.6万亩,亩产约3.5吨,总产量9.1万吨,年产值l.46亿元(按每吨1600元计);1996年香蕉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1.12亿元。总产值1999年比1996年增长25%。
2、外运菜种植基地:1999年种植总面积4万多亩,亩产约1.14吨,总产量4.56万吨,年销售盈利达到170多万元;1996年种植面积3.1万亩,总产量1 .9万吨。总产值1999年比1996年增长19.79%。
3、海产品种苗(斑节对虾为主)基地:1999年全区有虾苗场31间,3.5万立方米育苗水体,年产8万亿尾虾苗;1996年有虾苗场18个,2万立方米育苗水体,年产虾苗5亿尾。
4、鲍鱼养殖基地:1999年总产量160吨,总产值2840万元。其中:沉箱2万个,总产量70吨,总产值1400万元;工厂化养殖场12间,总产量90吨,总产值1440万元;1996年总产量73吨,总产值1260万元。1999年总产值比1996年增长125.4%。
5、对虾养殖基地:1999年对虾养殖面积1.1万亩,总产量440万斤(每亩400斤计),总产值8800万元(每亩8000元计);1996年养殖面积7500亩,总产量34O万斤,总产值6000万元。1999年总产值比1996年增长46%。
6、贝类养殖基地:1999年滩涂养殖贝类2万亩,总产量1.05万吨,总产值5300万元;96年1万亩,总产量O.52万吨,总产值2700万元。1999年总产值比1996年增长96.3%。
7、优质鱼类基地:1999年各类优质鱼养殖面积7.3万亩,总产量约238万斤,总产值约2380万元;1996年养殖面积5万亩,总产量198万斤,总产值1980万元。1999年总产值比1996年增长19.84%。
8、海产品加工基地:1999年有海产品加工厂9家,家庭加工作坊12家,年加工能力1360吨,实现加工增值1.3亿元。
9、海洋捕捞基地:1992年全区有机动渔船2300多艘,总吨位20737.8吨,年生产量约32000吨,产值约14300万元;到1999年底,全区有机动渔船2635艘,捕捞产量达到42814吨,实现产值21207万元。
10、三鸟、生指饲养基地:1999年三鸟养殖户约53户(500只以上),三鸟出栏量39.9万只,产值895万元;1996年三鸟养殖户约36户,出栏量15万只,总产值375万元,1999年总产值比1996年增长138%。l999年有万头以上猪场2间,年出栏生猪2.5万头,产值2500万元;1996年万头猪场l间,年出栏1.2万头,产值1200万元,1999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108.33%。
滨海旅游情况
东海岛旅游区位于东海岛东部,它是由山峰、坡谷、丘陵、沙滩、绿林构成的天然旅游胜地。旅游区一带有防护林55000亩,林带伸延于海滩边,郁葱起伏,犹如“绿色长城”。旅游区东临南太平洋,岸长沙软,沙滩带长28公里,宽150米——300米之间。在世界居第二位。
1994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东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从1995年2月开发,到同年5月31日,旅游度假区就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旅游区内共投资近8亿元,建设了防浪堤及观海路、下海路、涛声路、龙海路,安装路灯180盏,铺设排污排水管道11.5公里;建成龙泰广场、候车大厅及停车场、自来水厂。旅游区内现拥有标准床位3120个,餐位2500个,开业的营业宾馆、酒店20家,其中东海温泉宾馆、北苑度假村、观涛酒店、贵州民族度假村分别以温泉浴、歌舞厅和民族风情等特色吸引游客。
旅游区对外开往开放5年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万人次以上,营业总收入2.5亿元,解决1600多人就业。1996年和1997年,旅游区成功承办了全国沙滩排球赛和世界杯帆板赛暨奥运精英赛。昔日28公里原始荒滩的一部分,如今变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度假胜地,并被推举为湛江市旅游业的龙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