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宿城新罗所、新罗村遗址。连云区宿城早在汉代就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小集镇,由于佛教东传和法起寺的创立,至唐代已成为沿海地区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古代新罗有密切的海上交往,和韩半岛家喻户晓的海上王、海神张保皋有着割舍不断的历史情结。唐代的宿城是新罗商业船队必经的岸线,也是船队补充给养的重要场所,海神张保皋曾在宿城设立新罗所,不但为入唐的新罗人、日本的遣唐使提供后勤保证,而且也为私人贸易者提供水手、通司或运输船队、货物贮存以及外事交涉等服务,成为当时日、韩与中国的海上贸易中介,是韩国早期海上营运和海外开拓的重要海外派驻机构。由于宿城新罗所的设立,大批的新罗人来此,有的入籍于海州,并携家来此做官供职、经营水运、习禅敬佛,或由于通婚以致定居农作。随着新罗人的密集聚居,逐渐形成了宿城“新罗村”,相传大小金湾就是新罗水手金正南兄弟的住处。1990年7月,韩国首尔张保皋海洋经营史研究会、中央大学校、中国研究所四位教授从韩国专程来宿城对新罗村旧址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在保驾山北侧立一块“宿城村新罗人宅住居遗址”的石碑以示纪念,成为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历史见证。宿城新罗村遗址的考察,建议抓紧考察。
8.阿育王塔。连云港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级八面,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9.古代海州港遗址。一是《太平广记243李邕》记载,“日本国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载国信,有十船,珍货数百万”。说明当时日本国进贡通过海州港。二是唐代日本和尚园仁曾记述他到中国求法,也是泊船于海州东海。三是宋代海州,不仅是商港,而且是军港。在《宋史魏胜传》中有记载。建议市有关方面抓紧考察古代海州港遗址。
10.琉球炉。清嘉庆21年6月,琉球国一艘失风船飘至鹰游山(今连云港口),当时海州知州师亮采招待了他们。临行时船主以琉球炉相送,此炉现保存于连云港市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直接见证物。师亮采在任海州直隶州知州期间,还编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为连云港市花果山水帘洞题“灵泉”二字。
11.云台山藏军洞。“藏军洞”又称封土石室、古闷洞、老古洞等,在连云港市云台山、锦屏山等地区广有分布。其断代及用途一直在文史界争论不休,近年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发现韩国也分布大量此类石室墓葬,其形制与云台山极为类似,经考证源于百济时代(约我国唐代),故韩国相关研究人员对于连云港市的“藏军洞”调查工作极为关注。这与历史上海上文化交流有关。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umiao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40550064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405500642?source=blog
梧桐子网江苏省连云港连云区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lianyun.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