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元(1702--1776),字肇乾,一字万资,号披云,张庄集(今张庄乡)人。弟兄九人,士元行七。雍正十三年(1753年)中举。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福建汀州府武平县知县;乾隆十七年(1752年)调任台湾府山县知县。乾隆十九年(1754年)夏调任彰化县知县。是年,因处理案件意见与上司不合被降职调离。后经大吏奏请皇帝,准于起复原职,但因铨选之期遥遥,士元遂回家乡教子读书,不再为官。·
士元年少好学,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名誉乡里。任职期间,为官廉明,遇事机警果断颇有政绩。
武平县有陈公书院,年久失修,倾圮不堪,士元修葺一新,借此为当地培养人才。
武平县东团乡常因争水而诉讼不止,士元亲至现场,观察地势,指导人民兴修水利,既解决了矛盾,又使上、下田均得灌概,当地群众无不心悦诚服。
凤山县僻处台湾南部,少数民族杂居,又常常潜入内地杀人,极难治理。内地民间仇杀,往住借此制造少数民族杀人的假象,历任知县多不能明察。士元莅任后,有黄仲、马赐二人在瓜棚内被人焚杀一案,亦冒少数民埃作案之相。士元经过周密调查,实为徐相坎等仇杀,遂绳之以法。制造少数民族杀人假象之风遂息。凤山县有军工场,专司造船,木料出自少数民族居住的傀儡山,因而军工场常遭其袭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士元多次冒险进山,召见少数民族的买领,讲明道理,晓以利害。少数民族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从此再也不袭扰军工场和内地,当地各民族关系亦渐渐融洽。
士元不仅精通文墨,亦擅长医学,并以此为当地人解忧排难。武平县产断肠草,误食必死。群众误食后即求神投医,常为狡狯 者所骗。士元一面严令禁止骗诈行为,一面传授羊血解毒之方,群众不但可以避免狡狯者的敲诈,且误食后也可以救治。
士元在任,轻刑简政,扬善除恶,同僚中每遇疑难案件,皆倚重士元裁决。为感激他的恩德,武平县百姓为他建立生祠,以示纪念。
士元回故乡后,把族中无力入学的少年领到自己家中学习。在他的教育多有建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