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狼
蒙古狼 即 草原狼 。
草原狼,犬科动物,灰狼的亚种之一,机警、多疑,形态与狗相似,体型比北美灰狼瘦小,其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代表一种强悍的精神,狡诈、勇敢、机智、凶残、雄
外形特征
草原狼眼较斜,口稍宽,腹部略白,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并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有尖锐的犬齿,具有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其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毛色有白色、黑色、棕黄色、杂色等等,毛粗而长。雌狼比公狼的身材小约 20%。 草原狼草原狼体长(计尾长)雄性一般1.6~1.8米左右,雌性1.4~1.6米左右,平均身长1.54米,肩高一米左右,尾长约40厘米,体重雄性40~50公斤,雌性30~40公斤。其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 ;爪粗而钝,不能伸缩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奔跑速度极快,可达55公里/小时左右,但持久性较差。
分布范围
草原狼分布在北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主要为蒙古国大部分草原和中国呼伦贝尔以及锡林郭勒草原)和内蒙古草原(包括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以外的内蒙古草原)等。主要分布于蒙古,中国的西藏和新疆。
生活习性
迁徙
由于蒙古国生态完好,草原狼主要活动于蒙古国草原地域,冬季有少量越过冰冻河流及国境线过冬,进入内蒙古草原、新疆等地,国内极少。呼伦贝尔地区本地栖息草原狼(排除冬季迁徙种群)保有量应低于200头。
食性
草原狼以前基本是在白天活动,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压力后,主要在夜间出没。
草原狼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以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等为食。例如以黄羊、鹅喉羚、马鹿、野兔、旱獭等为食,在饥饿或其他情况下也会捕食家畜。 草原狼其捕食时鼻子为主要器官,草原牧民中有有 “横风三日,顶风三日,顺风三日“的说法,意为捕食前横切(垂直于)风向活动数日,嗅到适合的猎物气味后,顶着风向向气味来源追踪数日,捕食后遁之。在冬季雪灾难觅得猎物时,草原狼通常会将目标定位为有人类监管的畜群,在尾随羊群数日通过观察畜类排出的粪便等活动,判断羊群有无疾病,若染有传染病的羊群是不会成为狼群的攻击目标的,牧民中亦有依此来判断羊群是否染疾等不成文的传统做法,经验丰富的成狼通常袭击羊群时会选择性的攻击一到两个目标,老牧民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成年狼跃入羊群中漫无目的攻击通常造成的危害较大,另有狼群报复性的攻击羊群及马群的先例.
鸣声
草原狼的鸣声为嚎叫,其声音悠远深邃,成为家族成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起到传播信息,发送指令的作用。
栖息群
草原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里群居生活,其种群中毛色略淡、体型略大的西伯利亚平原狼亦可见,群体活动时时常体现高度的纪律性,如奔跑时排成直线,头狼带队转弯时,最后一头也会沿袭前狼路线转弯,不会抄近路斜插进队伍中,两次目击中的带队头狼均为雌性。在夏季或其他食物丰盛的时候,通常以家庭和成对居住,单身狼也会独居,各有各的领地,一般住在土洞中。但大多数情况下,狼一般不住洞穴,只有当母狼产狼崽,培育狼崽的时候才会住洞穴。在捕食大型猎物和抵御外来狼群、其他食肉动物或冬季食物缺乏时,会集成5~12只的群体,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由一对狼王狼后统领。各狼的领地本群的狼可以进入,整个狼群也有领地,但是狼群的领地是不允许其他群体的狼进入的,一旦发现就会将闯入者驱逐出去。有时狼群只是一个小家族,那么就不存在集成大群体,而是不论什么时候都一起生活。
草原狼
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通常以群体为单位捕杀大型猎物。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都为雄狼)再生殖时会使用窝,通常在地面挖洞而成,也有咬杀一窝旱獭,后将獭窝掏宽掏大,并挖掘出内室以羊皮铺垫抚养小狼。可长达三四米,入口有大土堆或以掏出的石土堆积的平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