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名优特产

家乡区县: 甘肃省陇西县

名优特产

      陇西小吃很有名,客人吃过有好评。

 烧鸡粉、卤鸡蛋,荞粉酿皮饸饹面。

牛肉羊肉担担面,桂花元宵羊肉串。

酥饼锅盔大肉面,想吃炒菜进饭店。

 想吃一碗饸饹面,馋得涎水往下咽。

浇汤扯面味道鲜,吃上一碗想一碗。

 甜醅子、甜又凉,花钱不多尝一尝。

 吃了一碗忍不住,酒味甜香再操上。

韭菜包子刚出笼,端着上来热腾腾。

抹上猪油醋辣子,吃上一口还想吃。

 腊羊肉的味道怪,吃了还给家里带。

巩昌三绝有传授,火腿口条金钱肉。

说起腊肉更为美,陇西特产猪火腿。

 色鲜味香营养高,经久耐放销四海。

 口条味美更为香,请客下酒款排场。

 金钱肉的味道精,高级食品待外宾。

 麻式子、味道怪,大肉爆炒加蒜苔。

 擀面皮、吃是柔,各样调料加清油。

麻辣粉、配料杂,香油椒料加芝麻。

豆腐、素鸡、蘑菇串,味道清香胜鱼虾。

 刀削面、技术高,一手拿面一手刀。

削在锅里水面漂,汤滚沸腾如龙蛟。

炒面烩面客安排,粉条、豆腐、大肉肥。

 清香可口味道好,吃上一次还想来。

糯米粽子很有名,抹上蜂蜜四角楞。

解渴消暑人爱吃,端午佳节送人情。

      陇西曾是历史上郡、州、府治之地,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道。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陇西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陇西菜肴。 一、宴席类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陇西腊羊肉"为主要原料烹饪而成,制作工艺精细、配料考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如宴席内的"八卦拼盘"、"金钱鱼翘"、"青龙散金钱"、"鲜党鸳鸯乳鸽"等都造型逼真,使人赏心悦目。"羊十道",用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肉做一桌宴席,即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名曰"羊十道"。 二、小吃类 陇原三绝: 陇西金钱肉—— 陇西金钱肉,又名蝴蝶肉,历名:金钱美乐肉,自隋炀帝西巡品尝以来,即被历代朝庭列为贡品,历史悠久,传说唐朝时杨贵妃受唐明皇专庞,夜夜寻欢,晨不上朝,为使明皇上常食此物,因夏季天热不宜多储,便改为用八百里加急快马传递,此后便有了长安东西驿道,每天快马飞奔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运送荔枝和金钱肉的故事。 金钱肉是选用健壮公驴的生殖器****部分(俗称驴鞭),经过检疫,宰杀、清洗、整形、消毒、用传统烹调方法,选用多种天然无毒香料腌制而成,切片后形状酷似金钱、因而得名,又因切片后花色盘纹红紫雕像蝴蝶亦称蝴蝶肉,该产品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色泽红润,晶莹透亮,富有胶质弹性、柔嫩、香醇、余味悠长,故誉为“陇原一绝”。 金钱肉不仅好看好吃,耐人寻味,而且经甘肃省防疫站食品营养成份鉴定金钱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人本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氨基酸。上有食疗食补,强身补肾壮阴的特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驴****(谷称驴鞭)(性、味)甘、温[功能与主治强阴壮盘,治阳萎,筋骨酸软,骨结核。骨髓炎,气血虚亏,妇女乳汁不足等,所以金钱肉是补肾壮阳,增加人体机有,最能难得的纯天然滋补珍品,滋补食疗价值极高,经常使用可使身体强壮,延年益寿,又因其名为金钱肉,取其“金钱进门”兆成为不可多得的高档礼品。 在历史上一些上等权贵人物,都以能品尝金钱肉为快事,使金钱肉成为宴席之上珍稀名贵佳肴,更多的人想往得到它,使金钱肉声誉大显,价值倍增,销路走俏,供不应求,畅销西北各地,名扬国内。

       火腿——肥者晶莹透亮,食而无腻,瘦者烂若红霞,滋味醇正。火腿腌制始于乾隆年间,历史上销于兰州、西安、新疆,已远销美国、韩国等地。曾获得甘肃名优特产称号。 口条——柔韧脆香,回味悠长,为美食家、好饮者津津乐道。 腊羊肉——腊羊肉,是甘肃传统上乘食品之一。本品选用西北高原的无公害净区的健壮羊肉为原料,经科学配方、传统工艺研制而成。具有高营养低脂肪无污染的特点,肥而不腻,瘦而不膻,味鲜色艳,醇香可口,为佐酒佳品,可以存放半月而不变味,因其肉味鲜美而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陇西烧鸡粉——以鸡肉、鸡蛋、淀粉、菠菜汁及多种调料加工而成,褐汤绿粉、肉蛋兼备,四季皆可食用,酷暑时凉食,清爽可口,消暑解热; 陇西的地方风味小吃还有腌驴肉、咸牛肉、卤煮肉,"一颗印","满天星"韭菜包子,猪肉、羊肉小笼包子,荞粉、波粉、粉鱼儿、麻腐角儿、糖油糕、豆腐脑儿、莲花豆、莜麦甜醅、糯米、醪糟、酿皮、饸饹面等十几个品种。 品味陇西小吃——甜醅子 陇西甜醅,也叫醪糟。用莜麦、青稞、小麦不同原料制作,特色各有千秋,依了口味挑选而食。 甜醅经发酵而成。莜麦,青稞或小麦用清水喷湿,待半个时辰,手摸均匀潮湿,装入编织袋中,揉搓,去其浮皮,入锅煮熟,不可过熟,出锅平铺案头,晾温,拌酒粬,装盆,添少量凉开水,用擀面杖在中间戳一圆洞至盆底,用棉织物覆盖,三到二天,起封,一股酒醇香味扑鼻而来,近视之,则圆洞湿润浸洇,似有水要溢出,用筷子抄少许放在舌上,甘甜沁脾。 当街置一白铁皮覆面的桌子,备二三白色搪瓷大盆,分别盛了莜麦、青稞、小麦甜醅,再设一小搪瓷盆,小花碗小勺浸泡在凉水里。卖者穿了白色大褂,拿白毛巾不停地檫拭,让人感觉是一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来者要五毛钱的甜醅,主人便腰一猫,大拇指抠了碗边,四指扶碗底,碗反扣,在大瓷盆里撩得尖尖甜醅上刷刷两下,碗靠盆底倾斜,用筷子一拦,刚好半碗,动作娴熟利索,行云流水,一尘不染,看着都舒服。虽则一碗下肚,但余香缭绕腔齿,总感觉没有过足瘾,那就再提两碗去吧。

            陇西腊羊肉,实为“卤”羊肉,其卤汤年年存续,如今陇西延续下来煮腊羊肉的汤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其实陇西腊羊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传唐代诗人李贺,自幼聪明好学,7岁时就会吟诗作赋。当时大文豪韩愈和皇甫谧都不相信,有一天韩、皇二人相约骑马来到李贺家,李贺的爸爸把儿子唤出来,当面试笔,7岁的李贺很快写出一首叫《高轩过》的诗来,二人看了大为吃惊,赞叹不已。韩愈把李贺抱到马上, 带回自己家中去玩。从此,李贺的名声越来越大,远近闻名。但遭遇坎坷,而又呕心沥血地吟诗作赋,严重地损害了身心健康。因而在27岁风华正茂时早卒,这使夫人郑氏悲痛欲绝。一夜郑氏梦李贺来说:“我今为神仙宫的人,夫人莫要怀念,只希吉日供陇西腊羊肉一食,则愿足矣。”李贺常自称陇西人,对家乡特产感情如此之深,亦可见陇西腊羊肉之鲜美、诱人。 品味陇西小吃——麻腐角儿 麻腐角儿不常见也不常吃,因为农村种麻子的渐少,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麻腐角儿从家常小吃摇身变成了稀少贵族。 麻腐角儿的主料自然是麻腐。先说做麻腐,精选干净的麻籽用水浸润泡涨,用老石磨磨成糊浆,置铁锅中烧热,用双手捏净麻子油,然后捏过油的麻渣倒入盆中,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取细箩架在空盆上,慢慢滤之,再过滤后的浆缓缓倒入煮沸的开水中使其熟化,叫做“点麻腐”。熟化后的麻浆乳便漂浮在开水表面,色白如雪,软似豆腐脑,清香味美。配上葱花、白萝卜或鲜嫩的白菜,加鲜姜、食盐、五香等调料,包麻腐角,食之香而不呛,酥而爽口。 北路的通安驿、马河等乡镇逢集日摆摊叫卖。蜂窝煤炉子上架了蒸笼,现熟现卖。欲吃者坐在小板凳上,笼高人低,抬头张望,好象待脯的鸟儿似的,卖主在冒着热气的蒸笼里取出麻腐角儿,放入瓷碟,浇了翡翠麻油,抹上蒜泥,调油泼辣子,食者接了碟子,用筷子戳破面皮,让麻油和油泼辣子渗进去,咬得一嘴,满口生津。 有利肠胃、解热毒、滋益精髓、滑肌、滑肠之功效。

      品味陇西小吃——腊肉 腊肉其实是腌肉,因为在农历腊月腌制就叫了腊肉。独占陇西小吃鳌头,享誉省城兰州等地。陇西因此而获得“中国腊肉之乡”美称。 牵了肥猪,白刀进去红刀出来,肥肥的大活猪就成了俎上肉,净了毛垢,去了头及后腿,以背脊为界,劈为两半,在肋骨十三和十四条间开刀,取出胛骨和前蹄骨,砸开脊椎髓道,砍断肋骨中部,肉胚造就。后用盐、花椒、小茴香、姜皮、大香、筚拨、良姜、砂仁、豆蔻混合研成粉末调料,盐占九成,均匀抹于欲腌之肉的周身遍体,然后放入专门的腌肉老池,腌泡四十天左右出池,置阳光下晾晒数日,肉腌成。 陇西腊肉历史悠久,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用岷县蕨麻猪,漳县青盐,黄河活水,陇西秘方制作的腊肉最为纯粹正宗。 瘦肉灿艳似红霞,瘦而不柴;肥肉晶莹若玛瑙,肥而不腻,微带透明。热吃,口感最好。吃法很多,最经典的是肉夹馍,其实是馍夹肉,不知怎么偏叫肉夹馍,把陇西的高高馒头,拦腰两刀,热腾腾的肉片夹进去,吃起来满嘴生津,味道上好,味觉虽咸,但吃后不渴,滑爽不腻。司机远行多有携带,一口气跑上千里,肉夹馍一个,抿茶两口,解渴充饥,消散疲劳。 品味陇西小吃——浆水面 浆水面主料是浆水、面条、咸菜三样。 浆水即酸菜之汤水,酸菜用料或包菜、或萝卜、或芹菜,亦可混用之。做法为:洗净所选蔬菜,切三至四厘米长条,装瓮或缸中,注沸水八成,再加一小碗用凉水和成的豆面或白面稀糊糊。晾温,加入引子(旧酸菜),量根据经验而定。加盖,用棉被或棉毯裹之以保温助其发酵。两天后揭盖,有淡淡酸味扑鼻,取干净勺,盛而尝之,却酸得咋嘴钻心但不苦涩者为佳。 面条手工擀,多用扁豆和荞麦面,小麦面次之。擀成,撒少许莜麦面,晾片刻,切细条或棋花块。 咸菜不可或缺。农村多用胡萝卜葱韭菜杏仁混合腌制。城里人则用新鲜韭菜制作,或切半寸长,炒;或切末,开水汤,撒盐,热熟油浇泼。 浆水要炝。倒少许食油于铁锅,加热至冒烟,放入葱蒜末,嗞嗞作响,倒入浆水,烧沸。 万事已俱,就来做浆水面。锅内盛水,以食者人数而定,土豆切条,置锅中,文火烧沸,煮土豆化,面条下入,一把旺火烧滚两次,熟,炝好的浆水伙入,成。

     

(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