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
长沙县工业的规模、技术、效益一直在全省各县(市区)中遥遥领先,特别是随着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长沙县的工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十一五”全省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世界500强(LG、伊菜克斯、可口可乐)进入湖南的全部落户长沙县,湖南最大的民营企业-远大空调在长沙县内扎根,全省最大的乡镇企业-同心实业也在长沙县。成立仅三年的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有90% 的国内市场和25%的国际市场, 成为全球最大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企业。三一重工、长海视听、光南摩托、华天铝业、金沙利彩印、杭州娃哈哈等一大批中外企业交相辉映,构筑了长沙县工业的脊梁。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乡镇工业也展现勃勃生机,桔洲农用车、榔梨车身、同心客车、春华服装、金井皮革、江背水泥等产品享誉省内外。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暮云、榔梨、江背、黄花、金井五个工业园区应运而。全县工业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成为全县GDP和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使全县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168.8亿元,增长31.6%。实现工业增加值386.7亿元,增长22.8%,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1.4%。 12月末,全县规模企业达389家,比2009年新增13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61.6亿元,增长32.6%。规模以下企业完成产值107.2亿元,增长22%。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90.6、191.4和18.5亿元,分别增长46.8%、15.9%和54.9%,三大产业共实现产值800.6亿
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产值75.4%,支柱作用进一步彰显。“一区七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19亿元,增长33.9%,高于全县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94.8%上升到96%。全县年产值过亿元企业有76家,同比增加8家,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6.5%。仅三一、中联科技、北汽福田、山河智能四家产值比上年同期净增186.7亿元,占净增的规模工业产值(268.2亿元)的69.6%。
2010年,长沙县38家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29.1亿元,增长15.3%;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1%;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6%。其中外省产值增长加快,实现产值36.7亿元,增长25.3%;完成竣工产值94亿元,增长19.4%;实现利润总额 3.7亿元,增长1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401.8万平方米,增长21.9%;发放工资、福利费总额分别为 18.3亿元、2.4亿元。[4]第三产业
长沙县商贸流通业迅速崛起,历经几年的培育,星沙商圈已成为长沙最活跃、最具潜力、最
有前景的区域商圈之一,中南汽车世界、通程商业广场、星沙汽配市场、茶叶大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已经建成,新一佳、易初莲花、步步高、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大型连锁超市相继入驻。长沙县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以机电、电子、农产品为主导,2008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9.8亿美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星沙湘绣城总投资3.8亿元,是中国最大刺绣生产基地;总投资170亿元,占地约1413亩,集主题公园、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写字楼、高档公寓等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项目恒广欢乐世界公园已全面开工,将建有世界最大的室内游乐园、省内最大的商业集群中心、最大的会展、会务中心,总规划用地面积1413.3亩,总建筑面积471.9万平方米,是长沙极具震撼力的城市综合体;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占地180余亩的湖南宏梦卡通城落户长沙县。旅游休闲业来势喜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4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