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环境,以草原风光、森林奇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科尔沁草原文化之旅成为中国北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辽市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以城镇居民和外地游客自发地到哲里木盟内各地L然景观区观光为主,当时盟行署办公室确定了大青沟、珠日河牧场、莫力庙水库、霍林河露天煤矿(沿途观赏草原风光)等四个可供旅游的地区。1992年6月,全区首次旅游工作现场会在莫力庙水库召开,揭开了通辽市(时为哲里木盟)旅游崭新的篇章。1993年,科左后旗政府与辽宁省沈阳园林旅游公司合作开发大青沟旅游区、1995年由国家旅游局立项扶持、哲里木盟行署筹资建设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从此通辽市旅游业迅猛地发展起来。到2006年,全市开发建设景区景点27家,其中A级景区5家,包括大青沟4A级生态旅游区、珠日河3A级草原旅游区等;规模较大的旅游接待饭店30家,其中星级旅游饭店18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13家),待评五星级1家;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出境社)2家,国内旅行社21家;旅游购物店40余家;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1000人,间接从业人员5万余人。2006年,全市接待旅游者192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6.4亿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动,2007年8月迎接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全市已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50多个城市、1000多家旅行商建立合作关系,与辽西5城市、长春-沈阳、秦皇岛-承德等构筑了区域联合体。8・18哲里木赛马节、科尔沁乌力格尔艺术节、科尔沁双合尔音乐节、科尔沁艺术节、科尔沁安代舞艺术节等旅游节庆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节庆活动的经典项目。
“十一五”期间,通辽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为:以打造“科尔沁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突出打造国道304旅游精品线,努力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品牌旅游区,主要有内蒙古草原唯一的地下原始森林大峡谷――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旅游区、内蒙古草原最经典的草原景区――珠日河AAA级草原旅游区、内蒙古草原最大的敖包神山――阿古拉双合尔山民俗文化旅游区、内蒙古草原上的明珠・绿色天堂――扎鲁特山地草原・霍林郭勒原始草原、内蒙古东部民族宗教中心――库伦三大寺(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中国东北第一大漠――塔敏查干沙漠旅游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力庙沙湖旅游区、蒙古族文化集粹・科尔沁民俗家园――孝庄园・科尔沁风情城、科尔沁牧民人家――嘎达苏现代牧场・牧家民俗旅游、科尔沁自然风光大观园――孟家段生态旅游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