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蒙古族神圣的婚姻的故事

家乡区县: 内蒙古奈曼旗

旧中国,奈曼旗蒙古族除少数“诺颜巴颜”(即达官贵人)纳妾外,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如有兄弟过世,有其兄弟可接娶嫂或弟妻。男方为一家之主,女方随男方过门,同姓之间不得结婚,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不受约束。1、说亲

  一般由男方父母做主,请媒人携哈达、奶酒到女家求婚。女方父母应允后,即喝“阿曼阿日黑”,意为喝“开口喝”,同时商定彩礼项目和数额。男家请喇嘛择吉日,由媒人把彩礼送于女家。旧时多为牛、羊、马、驼等,20世纪60-70年代以五畜为礼者逐渐消失,替而代之的多为钱币、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80年代以后,家用电器、摩托车等高档商品为首选礼品。女家邀请长者和至亲好友举行称为“伊和阿日黑”(意为“大礼酒”)的订亲宴,俗称“换盅”。至此,男女双方始知自己的婚事,但尚不可相会。亲中国成立后,此“换盅”仪式一般都在男方家举行,女方的父兄及姑舅亲及父老乡亲都到男方家“喝闰女的酒”,并将后续彩礼通过媒人交于女方。

2、迎亲

  男方定迎亲吉日后通知女方,准备结婚。迎亲,蒙古请称“伊和胡日木”,其意为“大婚宴”。迎亲时,新郎着漂亮的长袍,系上红绸腰带,上佩哈达、蒙古刀、烟荷包等,北弓搭箭,乘儿马或骟马同“图如诺颜”(即主婚人)、陪郎、“和勒莫尔其”(唱颂词的人)等若干人(须单数)同赴新娘家。女家亲朋在门外迎亲一行,并把主婚人等接入屋内,将新郎、陪郎拒之门外,此时,女方家由4名打扮十分漂亮的少妇组成“波日格德”(意为“嫂子们”)挡道问讯。新郎向她们敬酒、献羊背肉,以求嫂子们“放行”,届时,男方“和勒莫尔其”与对方和“和勒莫尔其”以诗辩论(一般为问答式“好来宝”),交辩告一段落后,才让新郎、陪郎入内。女家大宴宾客,双方主婚人并肩就座,新郎也在特定位子就座。新郎向岳父岳母敬献哈达、奶酒作礼,并向伴新娘们一一作揖请安。在新郎就席之间,由女方家赏新郎全套新服装,由“嫂子队”出两个人给新郎着装。此时,双方都有意“刁难“对方。嫂子们在给系腰带时,用尽力气系腰带,逼得新郎喘不过气来。在给穿靴子时,尊长郎也故意勾着脚腕,不易穿进而使嫂子们难堪。晚上,迎亲人在女方安排的人空(一般是女方至亲或邻居家)休息。第二天,在预定的吉时良辰,新郎新娘骑马绕家二周(也有以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周),便同送亲人的大队人马和车辆列阵出发,奔赴男家。在途中,男方家还派人送来准备好的现成的酒肉,招待送亲人,(称”欢迎席“,以示迎送队伍。解放后,此习虽己失传,但在半敌众我寡上新郎一方在路旁点着篝火,并向送亲人一一点点烟或献酒一杯。

3、婚礼

  送关队伍到达新郎家时,受到热烈欢迎,当新郎用红绸带牵着新娘欲进屋时,两名儿童(意为金童玉女,一般由新郎的外甥充任)用系有红布条儿的横杆堵门挡驾。为此,双方“和勒莫尔其”又来一番非常精彩和盘诘答辩,并由伴娘代表新娘赏给二小以荷包、香囊或钱币后,方让新人进屋。入室后第一个仪式就是“嘎拉丹木日格呼”,意为拜火。二位新人并肩跑向“古鲁木塔”,即神圣的火盆,由梳头爹(妈)一人用金银质或象牙簪子把新娘的头发分成两半,将发梢搭于新郎的头发上,以示“结发”。之后,一对新人向“古鲁木塔”三叩头。至此,二人方可认定为正式夫妻关系,新娘亦成为新郎家的正式成员。在拜火仪式的过程中,请喇嘛诵经,祝福二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梳头妈等为新娘盘头发髻,穿绸缎裘衣,佩戴首饰,精心打扮。接着又摆宴席招待至亲。新娘向公婆、梳头爹妈及家庭成员、至亲们敬献见面礼,蒙古语称“斯布德”,一般是新娘亲手缝制的靴、鞋、衣物、荷包、哈达等,收受的长者都以吉言祝福,并赏给新娘以钱物。日暮,新娘到村外点上篝火,将酒、菜、茶点、奶食等祭品投入火中,以报喜于冥中祖先。洞房之夜两位新人由新娘有大娘(婶子)和嫂子等1-3人陪床,同住一室就寝。同时,新郎新娘还要接受姐夫、小叔子(近支例外)们的“闹洞房”,蒙古语称“班巴尔敖如拉乎”-从外面将窗户纸捅破嘻闹,待新娘给他们送些糖果、香烟等以示“求绕”时才告罢休。

4、新亲归

  婚后第二天送亲的人们返回时,新郎向带队而来的女方主婚人和长者敬酒三杯相送。但新娘却不准出屋送别。三天后,娘家人或亲朋都带些礼物—一般是粘豆包或糕点来看姑娘,蒙古语称“伊很额日格呼”。此后,新娘也在新郎的陪同下回访娘家。结婚几个月或半年后,娘家人接姑娘回娘家住一段日(一般20天至一个月左右),蒙古语称为“伊很哲勒呼”,汉意为“借”姑娘。每年的农历二月、七月、十一月时“借”姑娘住娘家的较多。同时,姑娘的分头爹家也接义女住些日子,与住娘家同义。

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虽可张罗婚嫁大事,但婚姻自主,必由本人同意方可成婚。婚礼中的一些带有迷信色彩较浓的礼俗,如请喇嘛念经、择日、新郎告冥等己不多见,而诸如彩马迎亲、美酒待客、歌舞相庆等健康的礼俗仍被保留下来。

D(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